八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捐款事件發酵的第四天。
從京都到青州島將近660公裡的距離,周於峰在這一天上午十點時,抵達了青州島站,與他同行的,隻有丁陽等財務科的幾位同事。
走出候車廳,周於峰扭頭看向高達十五米的主體樓,號稱當時最美的美德式車站,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還是有些陳舊,充滿了時代感。
老舊的牆麵布滿裂縫,屋頂的瓦台雨水大的時候,也會掉下幾片來,好像要在89年的時候,才會有新的規劃。
“您是...周廠長吧!”
遠處傳來了一道洪亮的聲音,打斷了周於峰的思緒,定睛望過去,一張熟悉且陌生的麵容,出現在視線中。
正是張瑞,穿著一件格子的的確良,嘴角淡出一抹非常陽光的笑容,大步朝著自己走來。
一瞬間,周於峰是有些恍惚的,在前一世,特意聽過張先生的講座,沒有成功的企業,隻有時代的企業這樣的思想,讓自己受益匪淺。
一件產品能夠順應潮流得以發展,往往是因為這樣的時代恰巧需要那樣的東西。
從砸冰箱開始,開啟了變革與創新之路,在技術打壓之下,扛著各種壓力,一步步走向世界,成為了一線的大品牌。
當然,最讓周於峰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張先生的笑容,現在看著他年輕時的容貌,這種感覺難以形容。
“是周廠長嗎?”張瑞又問道,同時向周於峰伸出了手。
“張廠長,是我,周於峰。”
周於峰這才是回過了神,急忙伸出了手,與對方握在了一起。
“辛苦了,周廠長,讓你大老遠地跑一趟。”
張瑞用力點了下頭,滿是感激地說道,握著周於峰的手,不由得更加用力。
“以後就是一家人了,跑一趟有什麼,以後得經常來。”周於峰隨口說道,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是,嗬嗬,那周廠長,我們走吧,先去廠裡看看,我囑咐了廚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青州島的特色菜。”
張瑞伸手做出請的手勢。
“您客氣了。”
周於峰點點頭,隨之一夥人大步往著街邊走去。
.....
小白乾路上,較為偏遠的一處廠子,就是青州島電冰箱總廠,周於峰坐在廠裡白色的麵的車,半個小時多點的時間後,抵達了工廠。
“於峰,我先帶你去生產車間看看。”
張瑞笑著介紹起來,與周於峰並肩走在前麵,其餘人則是跟在兩人身後。
來到主樓西側的生產車間裡,隻有簡單的生產流水線,擠在一個大平層裡,工人不過是乾著一些組裝的基本工作,沒有統一化的管理,隻是簡單看一眼,就可以判斷是,工作效率是比較低的。
也難怪現在的質量不過關,從車間裡的機器配件,就能看的出來,與那些國外的冰箱廠,有極大的機器差距!
種種因素積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目前政策上大力支持國內冰箱,而冰箱廠還是虧損的原因了。
85年的時候,才開始引進技術的吧?
當年引進、當年開發、當年扭虧、當年營利,周於峰想著這些事,都是眼前的張瑞的手筆,不禁地又看向他,微微蹙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