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勢如破竹(1 / 2)







雲初在通定這座小城裡得到的功績,基本上來自於他麾下的兩個折衝都尉。

他們的作戰經驗非常的豐富,活到目前的四十歲,其中有一半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之所以還隻是雲初的部下,完全是因為出身不好與機遇不夠。

雲初的出身有玄奘大師若有若無的影子在,所以從沒有人對他的身份有過疑問。

張東海跟王德發就不一樣了,他們有名有姓,祖上七八代都是有據可查的,沒辦法被誤認為跟某某人有牽連。

所以,隻能從府兵一點點的往上爬,最後爬到了折衝都尉這個位置上,堪稱鳳毛麟角。

這兩個人都是李治的人。

這一點毫無疑問。

因為雲初在跟這兩個家夥閒聊的時候,講起自己帶著全家在曲江跟李治還有一頭巨熊一起把酒言歡的事情。

張東海四歲的小兒子甚至還騎在熊背上玩耍,李治隻是哈哈大笑,和藹異常。

這讓雲初想起了以前他的上官丁大有,這家夥曾經說過,隻要他不參與謀反這種破事情,基本上,皇帝就能對他網開一麵,不會重責。

在大唐,誰的大腿最粗呢,毫無疑問就是李治。

抱誰的大腿都不如抱著李治的大腿不鬆手來的安穩,當然,前提是李治願意低下身子允許他們抱大腿。

偏偏李治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喜歡在腿上多掛一點掛件,並且願意花時間跟掛件們溝通一下情感。

從永徽初年直到現在的顯慶元年,李治在對付那些大人物的時候往往表現得冷漠且無情,但是,在處理類似折衝都尉這一級官員的時候,則表現得情意綿綿的。

根據雲初從公文上得到的消息,七年時間裡,他沒有親自處置過任何一個折衝都尉,最重的懲罰,也隻是派出宦官帶著棒子出京,打了一個作惡多端的折衝都尉幾十棒子了事。

外地官員入京,沒有必要李治不會召見,大唐有六百三十四個折衝府,隻要這些折衝府的都尉進京番上,李治必然召見,賜酒。

關內有兩百六十一個折衝府,李治能叫得出每一個折衝都尉的名字。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這就是李治之所以敢把二十六萬大軍全權交給李績統領的原因所在。

皇帝是永遠的老大,而將軍們,僅僅是一時的統領,這一點折衝都尉們是很清楚的。

而關內的折衝府就占據了大唐所有折衝府的四成,這就形成了舉關中之力,威臨天下的軍事格局。

也就形成了李治權力的基礎。

沒有錯,李治的權力來自於全天下的六百三十個折衝府,而非來自於人民,當然,如果非要說府兵也是人民,這樣的話也能講的通。

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也非常樸實的道理,遠沒有人們想的那麼複雜。

雲初很有錢,也很有門路,待將士們也寬容,更能聽進去他們的意見,一點都不固執,所以,不論是張東海,還是王德發,都願意在雲初麾下效命。

也有了在遇到極度危險時刻不拋棄雲初自己跑路的覺悟。

把通定渡口交付給高侃,拿到高侃的交接文書之後,把將作隊伍丟給高侃,雲初軍,就正式跨過遼水,踏上了高句麗的土地。

此時行軍,可不敢繼續在槍杆子上掛鹹肉了,人數雖然不多,斥候,前軍,中軍,左右巡弋,後軍,在折衝都尉的調配下,很自然的就形成了。

而雲初的中軍主力,便是以鐘馗為校尉的五百不良人。雲初軍中馬多,雖然不能做到全騎兵隊伍,卻也相差無幾,就算是步卒,也能輪換著跳上馬車,牛車休憩一下。

這一路上,雲初沒看到一個人,偶爾能看到一兩隻沒有主人的狗,在廢墟一般的村子口衝著他們狂吠。

斥候進入村莊搜尋,回來稟報說村子裡沒活人。

既然沒有活人,那就是說隻有死人,而且很多。

村子邊上的田野裡的麥子已經長出麥穗來了,最多再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收獲了。

溫柔就下令,命隨軍的民夫們搶收一些已經灌漿的麥子,好拿回來喂馬。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耽擱了半個時辰,如果想在天黑之前抵達玄菟城,全軍就要加快速度。

過了遼水一百二十裡,就到了玄菟城,雲初軍四更時分出發,直到傍晚這才走完了這一百二十裡路。

一天走了兩天的路,抵達玄菟城的時候,早就是人困馬乏了。

可是,玄菟城守將龐同善並沒有同意雲初軍進城,即便是龐同善在城頭見了雲初,驗證了高侃給雲初的印信,也隻同意雲初軍可以背靠玄菟城紮營,想要進城,明天日出之後再說。

沒辦法,這是軍規,雲初的臉麵還沒有大到讓龐同善在夜晚給他開城門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