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1 / 2)







君臣二人還想詳聊,可朝事眾多,最近兵部有上書哭窮,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實在是疲於應付。

眼看著要過新年,玄武門之變的影響還沒有在整個大唐消散,李世民與他的一乾幕僚們精神緊繃,就怕貞觀元年再生事端。

至於長孫安業,沒有李世民這個大戶的打擾,他的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臨近年關,讓管家將要送回老家的年禮備好,長孫安業思量再三,最終還是寫了封家書問候老家的兒女,至於那些小妾啥的,不好意思,長孫安業這個母胎單身是真的沒有想起來。

年關剛過,長安城內的年味還沒有散去,矜矜業業的朝堂又像個機器一樣重新運作起來。

每每冬春兩季,邊關的狼煙就沒有停止過,一封封邊關急報從邊關八百裏加急送到立政殿,愁的李世民眼圈都熬黑了。

胡商事宜的解決,讓國庫重新豐裕,年關之前,又有一批新糧入庫,此刻的李世民,心裏蠢蠢欲動,但又礙於渭水之盟的簽訂與文官集團的拒絕,李世民最近幾日左右為難。

李世民的班底都是武將出身,得知突厥人擾亂邊關,一個個拍案而起,就差立個軍令狀,誓要將頡利斬於馬下,用他的人頭祭旗。

就連李世民,心裏也是這樣想,自從去年渭水之盟後,李世民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打死突厥、碾壓頡利,隻是時機一直不成熟。

眼下倒是有個上好的時機,突厥人擾邊,大唐自然是站在了正義的一方,再加上這大半年的積累,大唐軍糧都不缺,如果能成功的話,說不定大唐就此就能直接報仇。

但文官集團不這樣想,他們有的是從前隋遺留下來的老臣,有的是李淵建國之後的班底,還有的是舊太子李建成的幕僚,他們對於李世民,心中很是複雜。

一方麵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的上位在他們看來又是那樣的大逆不道,在心裏,那些大儒清流對李世民這個皇帝本就很有想法。

李世民又因為這些文臣原先的主子對他們心有隔閡。

彼此對立之間,隻能是君臣不和結局,朝堂表麵的平靜也是君臣雙方的勉強維持。

渭水之盟,在文官們看來都是李世民問題,現在大唐好不容易得到了片刻的安靜,他們怎麽可能會容許陛下胡來。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大唐現在還不穩定,更是需要修養時間,此刻要是發動戰事,那大唐豈不是也要走上前隋窮兵黷武的境地?

有曆史教訓在前,就算是心理再想教訓頡利,他也不能不管整個大唐百姓死活。

所以一時之間,文武雙方將朝堂當做了辯論賽,李世民心中沒底,一直猶猶豫豫的沒有下定決心。

一場早朝下來,李世民的臉色漆黑。

等到所有大臣全部退下,房玄齡這才猶豫地提議:

“陛下,是不是可以去問一下那位大才?”

朝堂中的利益關係太過複雜,身在局中,每個人都有自己顧及的東西,唯有去征詢一下旁觀者,才能讓陛下更好的看到這件事的得失。

李世民眼睛一亮,急忙讓人將便衣準備好,讓房玄齡穿著麻衣,讓李君羨駕駛著馬車,三人朝著迎客樓奔馳而去。

今日的長孫安業,正在酒樓之中琢磨如何才能將暖氣管道給製作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