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論功和行罰(1 / 2)







對於敵我戰損比。

溫越還是滿意的,雖然這場戰鬥中青牙軍可能損失了二百餘人。

但敵軍的損失更為慘重,達到了數千之多,戰果可謂顯著。

也好在,這場戰鬥的對手是清軍的弓箭部隊,而非火炮部隊,否則傷亡情況或許會更加慘重。

而王學田又提醒溫越,救治後的傷兵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來養傷。

尤其是眼下天氣炎熱,一個陰涼的地方將對他們的康復大有裨益。

溫越同意了這一建議,決定將傷員轉移到地勢較低、氣候較為涼爽的鬆山堡進行休養。

他計劃在堡內建立一個療養場所,專門用於傷兵的康復。

洪承疇聽聞此言,深感認同。

他向溫越保證,此事儘包在他身上。

眾人在臨時醫療帳篷中走著。

忽然,溫越在一處帳篷前駐足,帳篷內躺著一名重傷的青牙軍士兵。

他的傷勢源於一桿貫穿胸膛的標槍。

即便醫者竭儘全力,也無法挽回他的生命。

一位鎮撫官緊緊握住他的手,周圍則是肅穆站立的醫士們,見證著生命的最後一刻。

那名士兵躺在簡陋的病榻上,用儘最後的力氣,斷斷續續地喘息著,聲音逐漸微弱,直至消失。

溫越靜默地觀察著這一切,內心湧起深深的哀嘆。

他那些英勇戰死的士兵,他們的家人將如何承受失去親人的悲痛?

而這場戰爭,僅僅是個開端。

戰後,這片土地上將留下多少忠勇將士的遺體,無人知曉。

對於軍隊的傷亡,洪承疇和其他將領早已司空見慣,甚至有人認為溫越對待麾下將士過於寬厚。

哪怕這樣培養出的軍隊戰鬥力驚人,但大明國力卻難以支撐如此高昂的軍費。

……

清兵敗退後,他們並未立即發起反擊。

於是,明軍這邊迅速調遣大量民夫,在黃土嶺與鬆山嶺之間挖掘深壕,以此作為防禦工事。

申時之際,溫越與諸將們接獲了哨兵的報告。

鬆山嶺上的清軍正連續不斷地撤退,他們放棄了那裡的堅固防線。

這消息無疑是一份意外的驚喜,因為在兩嶺間的壕溝尚未完全挖掘完成之際,清軍便自行撤走了。

失去了鬆山嶺的清軍支援,明軍得以從黃土嶺的西側、南側,乃至繞至東側,形成三麵包圍之勢。

無論黃土嶺上的清軍寨牆多麼堅固,該處山嶺的攻陷似乎隻是時間問題。

然而,在酉時之初,溫越和洪承疇等人再度收到哨兵的報告,黃土嶺上的清軍同樣開始撤退。

他們不僅撤離,還帶走了所有的火炮。

其撤退的營地設在石門山至小淩河一帶的平川丘陵,甚至部分兵力渡過了小淩河,駐紮於小淩河堡東南的開闊地帶。

麵對清軍的撤退,不少明軍將領心生追擊之意。

但被溫越和洪承疇果斷阻止。

明軍已經達成了預定目標,此時應知足而止,不可貪功冒進。

況且,清軍退而不亂,沒有可趁之機,窮寇莫追,以免生變。

事後,青牙軍的夜探查明。

數以萬計的清軍埋伏在峰路山東側的山嶺,這一發現讓主張追擊的將領們驚出了一身冷汗。

隨著清軍的撤退,祖大壽和李鳴負的部隊迅速占領了黃土嶺,在山嶺上安營紮寨。

溫越和付崇英的軍隊也移營至黃土嶺南部的丘陵地帶。

營地不遠處便是小淩河,取水飲水極為便利。

援剿總兵左顯光和總兵曹變蛟的軍隊則占據了鬆山嶺,在嶺上紮營。

牛苛與湯通的部隊依舊駐紮在鬆山堡的西麵;

至於另外一些明軍,則在鬆山堡旁安營。

至此,崇禎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的這場大戰終告一段落,明軍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

綜觀此役,可謂勝負參半,清點戰損之際,洪承疇、王恩寵等人心頭一沉。

一日交鋒,明軍損失慘重,實非小可。

各部之中,青牙軍雖經連番激戰,傷亡逾六百,但陣亡者僅二百有餘,尚在可承受範圍。

京營兵則遭遇重創。

雖敗北時間不長,傷亡與失散者卻逾五千六百,其中陣亡者竟達三千。

更有諸多把總以上將領或陣亡或被俘,損失慘重。

柏恩光部更是全軍覆沒,柏恩光率軍出征遼東,名義上兩萬之眾,實則一萬六七千。

此役留守三千,出戰者一萬四千餘。

一戰下來,折損三成,戰鬥力已大打折扣。

他們的潰敗,亦牽連眾多民夫,柏恩光本人更是戰死沙場,屍首落入敵手。

雖有部分潰兵在逃亡中被青牙軍誤傷,但這些傷亡無疑應由清軍承擔。

青牙軍鎮壓潰兵,乃當時戰時常態,無人敢出言非議。

洪承疇等人聞知京營兵的慘烈傷亡,臉色鐵青。

若非青牙軍英勇作戰,斬敵頗多,更於陣中斬殺清軍首領阿濟格,聖上得知定會嚴厲斥責,甚至諸將中都有許多人要受責罰。

牛苛部亦損失慘重,遭清軍炮擊,加之輕率奪炮,傷亡達一千七百有餘,陣亡者八百二十餘。

其餘傷者或被清軍火炮、火銃擊中,生還無望。

湯通部下亦有二百餘人受傷,估計最終陣亡者將達百人。

尤為痛心的是,牛苛正兵營中的精銳家丁騎兵損失慘重。

卻未傷及八旗漢軍一兵一卒,未斬得一顆敵首。

牛苛的處境同樣堪憂,其正兵營精銳折損,恐難再有效掌控麾下兵馬,總兵之位恐怕已岌岌可危。

在諸軍之中,山西總兵李鳴負部亦遭受重創,傷亡逾四百,死者二百有餘。

多為穿越山嶺平川時,遭清軍火炮轟擊所傷或戰車碎片所擊。

他久攻山嶺不下,直至清軍撤退,方趁機率家丁強攻,斬首二十有餘,表現中規中矩。

祖大壽部傷亡六百,陣亡三百,傷亡多由清軍火銃炮擊所致,與李鳴負部相似。

然祖部斬首逾四百,若計入被清軍攜走的傷者屍體,此役對清軍造成的傷亡超千。

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神機營,除火炮部隊外,兩千餘人布陣於青牙軍左翼。

清軍箭雨之下,短時間內傷亡五百有餘,但因救治及時,陣亡者不足百人。

其火炮部隊表現卓越,對清騎造成不小傷害。

唯不足之處在於不敢近戰,遠程施炮則無礙。

曹變蛟部亦傷亡過千,但對清騎殺傷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