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新寜墉城(1 / 2)







前線戰鼓剛剛響起,戶部的金庫卻已見底。

李文思四處籌措,甚至向禦馬監借貸。

這些借款無一不是附帶高昂利息。

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秋糧的稅收上,期盼能稍解燃眉之急。

這場戰事的獎賞,戶部尚能勉強承擔。

然而,若前線之戰久拖不決,軍餉的供給將岌岌可危。

李文思一撩袍角,向崇禎皇帝跪下,懇切道:「陛下,臣以為,前方戰事,必須速戰速決。

「眼下的大明,實已不堪承受曠日持久的大戰,懇請皇上明鑑!」

吏部尚書李玄日,亦隨之跪倒,附和道:「李閣老所言,實為深思熟慮,為國謀遠之策。

「皇上雖慷慨解囊,軍心一時振奮,但前方兵多餉少,戶部長期補貼已至極限,絕非長久之計。

「而眼下,蘇州府遭旱蝗,太倉州災情嚴重,湖州府蝗災肆虐,山東、河南旱災再起。

「村中炊煙絕跡,野外白骨遍野,一片凋零悲慘,餓殍滿路,景象觸目驚心。

「百姓嗷嗷待哺,我們怎能袖手旁觀?

「況且流賊寇等尚未肅清,無論是賑災還是剿賊,皆需龐大物資,豈能儘數投入北方前線?」

說到這,他頓了頓,又繼續道:「今我軍大捷,正是士氣高漲之時,應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徹底消滅虜寇,以解北方之危。

「切不可錯失良機,固守一隅,且亦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訓在前,請陛下明鑑。」

聽到這些,陳甲信大驚失色。

身體晃動,險些跌倒。

「皇上,萬萬不可急躁冒進!」

他急忙穩住後隨即跪下,言辭懇切:「皇上明鑑,雖有前線捷報,然敵寇主力猶存,戰力未減,切不可掉以輕心,盲目冒進。

「必須穩紮穩打,以防敵寇有機可乘。

「兵凶戰危,古訓昭昭,稍有不慎,便是國之精銳儘喪,懇請皇上三思而行!」

在此戰役前,陳甲信曾與諸多將領深入探討策略。

根據眾將的見解,此戰需審時度勢,既要抓住戰機果斷出擊,避免錯失良機。

也要謹慎行事,防止輕率冒進,給敵人留下反擊的空間。

大戰涉及數十萬兵馬,勝負非一朝一夕可決,加之敵方傾全國之力,戰鬥力不容小覷。

儘管陳甲信身為兵部尚書,但在軍事決策上,他更傾向於採納前方諸將的建議。

隻要明朝不敗,就等於勝利。

前線捷報連連,陳甲信在崇禎帝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此時,他自然不願冒然決戰,以免功虧一簣。

一旦戰敗,兵部尚書之位恐難保全,更不用說內閣首輔了。

因此,當李玄日和李文思提出激進主張時,他立即表示反對。

李文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寒芒,質問陳甲信:「請問兵部陳大人,若不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而是一味拖延,軍需糧餉從何而來?」

陳甲信輕蔑一笑,反問道:「李閣老身為戶部尚書,糧餉之事,理應由你負責,為何要向我發問?」

他接著道:「我大明或許難以長期支撐,但敵寇更是難以持久。

「難道你沒聽說敵境銀多糧少,連王公將臣都常有饑寒之患嗎?」

「即便我大明麵臨困境,但那敵夷小邦,在糧草供給上,遠不及我大明。

「更何況,敵夷已傾儘青壯之兵,國內農田無人耕種。

「久而久之,糧草補給必將陷入困境。

「隻要我們能持久對峙,勝利必將屬於大明,懇請陛下深思!」

陳甲信言罷,對崇禎皇帝連叩首,叩擊之聲清晰可聞。

此時,張治四亦來到陳甲信身邊,一併跪下,附和道:「臣完全讚同!陳兵部所言,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一心一意為國為民,足無二心。」

說罷,張治四目光緩緩掃過李玄日和李文思,眼神中滿是深沉的陰冷。

麵對即將失去內閣首輔之位的現實,張治四似乎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

但在退場之前,他定要給李玄日和李文思添堵。

與二人背後捅刀子的手段相比,陳甲信雖與他爭鋒相對,卻更似一場君子之爭,不似李玄日和李文思那般陰險。

目睹閣臣們激烈的爭執,各執一詞。

崇禎皇帝陷入了沉思,久久未言。

……

崇禎三年七月中下旬,在前線明軍與清軍血戰時。

臨近永平,塞外會州之地。

自崇禎元年起,種才限得到溫越的命令,開始了對這片土地的開墾。

流民被引導至此,沿著河流的兩岸,一座座屯堡拔地而起,成為抵禦外敵與自給自足的堅固堡壘。

同時,關內關外的商人們也紛至遝來。

他們不僅在此設立畜場、礦場和伐木場,更將這片土地變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經濟中心。

會州南區,礦場與伐木場星羅棋布。

北區則是一片片草灘與稀樹草原,畜場遍布,雞鴨牛羊的飼養業蓬勃發展。

每年,這裡產出的肉瓷罐,不僅暢銷於關內外各處,更因軍隊的龐大需求而供不應求。

尤其是崇禎二年,金礦的發現,更是讓會州成為了商人們趨之若鶩的寶地。

豐厚的利潤讓這片塞外的廣闊土地,成為了商人心中的「黃金國」。

崇禎二年末,響應溫越開墾塞外號召的兩位商人,振興商行的會長鄭倫境與副會長馬世蛇,因積極投入,被幕府授予了一百點功勳值的嘉獎。

這等同於一百畝良田或五百畝草場山地的獎勵。

且這些土地可世代相傳。

隻要溫越在一日,土地的所有權便穩如磐石。

在中國民眾對土地的深厚情結中,這樣的獎勵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更令人眼紅的是,若在這些土地上發現任何珍貴礦產,隻需上繳三成收入,其餘皆歸個人所有。

馬世蛇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證明。

他原本計劃在一處山地建一座山莊,卻意外發現了金礦。

這一發現,不僅讓他的名聲大噪,更讓他的財富暴增。

馬世蛇的金礦之發現,一度讓他心生「懷璧其罪」的憂慮。

他主動提出將金礦獻給溫越,以求心安。

然而,溫越卻以幕府律法為重,堅稱律法如九鼎之重,不容輕易變更,拒絕了馬世蛇的獻礦請求。

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溫越的公正與守信,也讓所有商人的心中大石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