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老幺在想什麼唐林就在想什麼,唐林當然知道眼下老幺才是最合適完全現成的人選。可是他為什麼沒有重點考慮她呢,因為他比唐子豪還知道老幺不願意。唐林這種人最做不出的事情就是強人所難。
他寧可自己受損也絕不會去強迫彆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從這一點上看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還粉嫩的很,因為真正成熟的人必須要狠,對自己狠,對彆人更要狠,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風宓妃這邊很難很難,楚菲菲那邊也是很難很難。他話的確在那,但是到了關鍵時刻人家楚菲菲就是不同意他怎麼辦?
嚴格來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在思考用人之道,他本來沒工夫想這些,可現在誰人接手的事情完全把他逼到懸崖邊上。
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他不能解決好現在手裡的事情,他絕不會去商唐縣赴任的。
那麼如何用人呢?如何挖掘自己身邊有限人員最大的潛能和用處呢?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識彆人才,吸收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及保留人才是企業管理中,擺在每一個創業者和管理者麵前最棘手的難題。
唐林眼前公司的發展規模完全超出了他自己的計劃和想像,他擁有了常人創業所不可能的財富資源和地位。但是他卻沒有人,他到目前為止真正請到的人才隻有一個半,一個就是老幺,半個就是唐子豪。
老幺具備確定性,唐子豪則完全還在考察之中。
世界上通行的識彆人才的標準已廣為流行,按此準則,考核人才應該分為兩個尺度,即是否尊重遵守企業文化,是否工作熱情高、責任感強和工作能力高低。根據這兩個尺度將人才分為四類,雙高的自然留用;雙低的自然淘汰;對尊重遵守公司文化,工作熱情高,責任感強但工作能力偏低,通行的做法是給他們指出公司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幫助他們提高能力,給以使用;對不尊重不遵守企業文化,工作熱情低,工作責任感差但工作能力高的員工,通行的做法是給他們以激勵的鞭策,加強溝通。實在不行,隻能忍痛割愛。
華夏國的三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給我們展示了中國優秀的用人文化。劉備之用諸葛亮及五虎上將、宋江之梁山聚義、唐僧之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包括亙古流傳的劉邦之用臣等,細加品味,奧妙無窮。而唐僧手無縛雞之力,宋江亦武功平平,劉備則“智謀短淺,才能不足“,劉邦更自知”計不如張良,文不如蕭何,武不如韓信……“,而他們成就事業就在“吾能用之“。
唐林不是把自己跟曆史上的王侯將相英雄豪傑做比較,他隻是要從中吸取營養和教訓。但是這東西根本不是短期速成的,他要實行完全的軍事化管理和計劃在黑豹安保可以,這還必須是他參與其中做第一個示範者的情況下,也就是他必須把自己設置成公司的標杆和標準。
而現在他根本不可能留下,他更尷尬的地方在於,他選擇的接手人和主要工作人員以後不是要聚集在他周圍跟他一起共事工作而是要完全**的創業工作。
以他的角度他不光要考慮有人接手,接手的人和主要工作人員還必須能夠堅定的繼承他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守住他的理想完成他的責任。嚴格來他這種要求真的是太高太高了,即便去除所有的條件限製,他限製讓自己親妹妹唐果接手,他最放心,但唐果就能夠百分百堅持他的理想完成他的責任?
顯然那隻是腦海中最理想的狀態。
不過有的企業創始人常常如《馬》中所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儘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下無馬“。每個人都有其閃光的地方,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調動和發揮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並不斷為每個人創造更富挑戰的機會,促其發展,企業也才能發展。
其實道理就是用什麼樣的人才,便成就什麼樣的事業。趙王用趙括而亡國,諸葛亮用馬謖而前功儘棄,不得不察。另一方麵,企業主管是什麼樣的人,也決定了他更喜好用什麼樣的人,當然也決定了他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孫武亦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吾以此知勝之謂也“。從認知學講,人更容易接受、認同自己熟悉的東西。遠人而近君子自不必,如何修“君德“,是否敢用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及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體現了一個企業主管的膽識與氣度,也影響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隻有一流的人才才會造就一流的公司。吸收人才對企業的高速、穩定、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吸收一流的人才,哪麼這個企業就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公司。如果企業缺少吸收人才的機製,企業慢慢會變成一潭死水。確保一流人才的不斷加入,是企業跳躍式高速增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