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章衣裾渺渺 終成絕響(三)(1 / 2)

大唐酒徒 格魚 1622 字 1個月前




中目前的局勢,裴寬自然是心裏明鏡似的。皇帝跟睿背後的太子之間那點說不到台麵上的“貓膩”兒,他也清楚地很。說句實話,皇帝當初放棄長安,倉皇逃往蜀中,讓裴寬多少有些失望,也看不起。而如今,李琮叛亂雖平,但皇帝想要回到過去,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在蕭睿和皇帝之間,裴寬早就判斷而出,皇帝終歸是要失敗的。對於蕭睿,裴寬從不屑一顧到漸漸了解,再到驚訝鎮服。眼前這個年輕人,無論從哪一方麵,都不是李隆基的這些兒子所能比擬的,他太優秀了,優秀得不太像是凡夫俗子。

以他現在的權勢和影響力以及在士林在民間的威望,皇帝就是想要扳倒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如果——裴寬眉頭輕輕一皺,他有些不太明白,像蕭睿這樣一個明明是淡泊名利仗義疏財性格清傲的人,怎麽就會生出了篡位奪權之心?或者,他不過是在為太子打算謀劃吧。裴寬暗暗歎息了一聲,將自己的目光從蕭睿身上收了回來。

李隆基咬了咬牙,沉聲道,“好吧,今日朝會,暫且到此為止吧。朕身體不適,有事明日再議,退朝。”

他緩緩地站起來,在兩個小太監的攙扶下,正要離開文德殿,卻聽蕭睿朗聲呼道,“皇上,臣還有本奏。”

李隆基眉頭一皺,回頭來了蕭睿一眼,心裏惱火地咒罵了一聲。

“說。”他擺了擺。

“皇上,李琮叛亂突起,臣旨率軍入中原平叛,如今叛亂已平,安西軍馬抽調中原臣擔心西域諸胡趁勢而亂,所以請皇上恩準臣率軍西歸,以定安西局勢。”

“呃?”隆基身子不經意地抖顫了一下,心中旋即浮起一絲驚喜和疑惑,“他要回去?他想要乾什麽?難道,是朕多了,他對朕沒有心?或者故作姿態?”

一時間。李隆基裏便變幻了多種心思。而不僅是李隆基。縱然是站立殿中地文武大臣們。也多少有些震驚:蕭睿要走?他不是要……

李隆基緩緩轉過身來。定了定神。:微一笑。“叛亂初定。朝中局勢不穩。靖難郡王還是留在長安。幫朕分憂吧。”

“皇上叛亂已定。朝中有諸位大人在。而城外還有數萬軍馬護衛京師……臣還是率軍即刻離開長安……請皇上恩準!”蕭睿又躬身道。

李隆基心裏興奮起來。但臉上卻按捺住喜色色淡淡地。故作沉吟了一陣才歎息一聲。“既然如此。國事要緊。為了安定西域拱衛大唐門戶。就還是辛苦靖難郡王了——來人。傳朕地旨意明日一早。朕當親自出城為安西大軍送行!”

=====================

第二天一早皇帝親自帶著滿朝文武在城外送走了蕭睿和他部下地2萬安西鐵衛軍。看見蕭睿軍馬掀起地煙塵漸漸淡去。李隆基心裏長出了一口氣感到了異樣地輕鬆。唯一讓他不爽地是。前來送別蕭睿地然還有近萬長安百姓。其中。不乏青衣羽冠地士林讀書人。

黑壓壓的人群擠滿了長安之外的官道兩側,綿延十裏而不絕,人聲鼎沸,其中泛起的感恩戴德聲浪傳進皇帝耳朵裏,李隆基心裏沒來由地又竄起一股股無明業火。

蕭睿大軍離開長安西歸的第三日,鄭隴的大軍便趕至長安。令朝臣們震驚的是,皇帝竟然親自出迎,給足了鄭隴麵子。同時,馬上便傳旨冊封鄭隴為劍南、隴右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加尚書銜。

至此,皇帝雖然沒有免除蕭睿臨時節鎮三鎮的權力,但卻將隴右和河東的軍政大權賦予了鄭隴,這意味著皇帝已經開始了奪取蕭睿軍權的第一步。

這樣的消息一出,朝臣和大唐權貴們便開始議論紛紛。有一部分原本準備倒向太子一係的朝臣,在這個時候也就開始猶豫起來。畢竟,誰都不是傻子,有了鄭隴劍南軍的支持歸順,皇帝馬上便在這場無形的博弈中再次搖身一變占據了上風。

朝會。

章仇兼瓊出班奏道,“皇上,劍南傳來吐蕃軍馬襲擾的消息,臣以為,應當儘快派軍回防劍南,否則如果讓吐蕃人趁亂攻入劍南,大唐西南門戶便喪失殆儘。”

章仇兼瓊這話起碼有一半出自真心。他在劍南經營抗拒吐蕃多年,對劍南的局勢非常熟悉,一旦讓吐蕃人進入劍南,大唐便有再次陷入戰亂的危險。

李隆基麵色有些陰沉,他心裏的怒火已

遏止。可恨的吐蕃狗,他暗暗咒罵了起來。在這種還沒有完全穩定起朝中的局勢,還沒有完全恢複他皇帝的絕對權威,吐蕃人就又冒了出來,當真是熱鍋上澆油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