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汴京(1 / 2)

逐道長生 李獨霜 1272 字 4小時前






過了一日,李獨霜二人沿著官道走到了一處小鎮,瞧見鎮上巡街衙役的袍服下擺皆帶有一絲黃邊,這卻是京畿地區直屬的衙役才有的裝扮。</P>

他們已距離汴京不足一日。</P>

天子腳下,氣象自是不凡。</P>

拋開摩肩接踵的人流不言,僅這一處方圓不過一裡的小鎮,竟是各類商鋪俱全。大到牛羊交易,小到金釵玉佩,是應有儘有。通常這種物阜民豐的景象隻在各州的州治所在方能看到,一般的縣城大多隻有一些生活必需品。</P>

吳佩甲在人群中依靠魁梧的身形蠻橫地擠開一條路,李獨霜則輕鬆地跟在後麵,不時張望兩旁豐富的店鋪,仿佛在尋找著什麼。不多時,李獨霜眼睛一亮,拉著吳佩甲擠到了一處鐵匠鋪門前,他還惦記著吳佩甲崩了口的鋼刀。</P>

跨過被踩得凹陷下去的門檻,迎麵而來的則是一個黃木製作的櫃台,櫃台後麵有一年輕人正在拿著麻布專心地擦拭一柄單手劍,其背後牆上則掛著刀槍劍戟各類武器,華光不凡,一看就是精品。</P>

許是有承天觀這類超凡力量的緣故,宋國朝廷並不禁止刀劍類武器的買賣,隻是限製了盔甲以及弓弩的流通,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宋國武林的繁榮,側麵填補了軍隊對外作戰的高端戰力缺口。因此,在全國各地,製作兵器的鐵匠鋪往往是一地必有的商鋪,一位技藝高超的鐵匠必是當地聲望隆重之輩。</P>

李獨霜剛才打聽了,這處“趙氏鐵鋪”有一位鑄造大師,是從汴京鑄造局退下來頤養天年的官匠,尤擅於鑄造刀劍,在這一帶很是有名。</P>

不一會,李獨霜與吳佩甲滿意地離開了鐵匠鋪,隻見吳佩甲手中多了一柄寒光閃閃的環首刀。刀身樸實無華,明顯厚重,刀背之處有層層細紋,猶如龍鱗堆疊,必是鑄造大師在其為鐵胚之時千錘百煉而成,因此此刀有個名號,叫“龍鱗刀”。</P>

李獨霜讓吳佩甲將“龍鱗刀”以麻布纏之,以避耳目。此後二人在小鎮上流連一陣後,徑直往汴京方向行去。</P>

自入得京畿地界,人口稠密,鄉野間阡陌縱橫,時有農人於田間聞聲遙望,每隔數裡便有村莊,掩映於槐柳之間,此情此景有如大同之世。李獨霜時隔數年再次見到,依舊不由讚歎:</P>

“京畿之富足,甲於天下矣!”</P>

當日臨近申時,二人宿於一處村莊。翌日接著趕路,終於在午時,見到了汴京城。</P>

隻見城牆高聳,每隔百餘步則有望樓聳立,望樓之內寒光閃耀,疑是守城利器車床弩,望樓之間置有馬麵、戰棚,不時有兵士逡巡其間,氣度儼然,一種威嚴肅然之氣撲麵而來。</P>

“此乃汴京外城,方圓四十裡,城牆高四丈六尺,寬五丈九尺,乃是先帝即位之初勵精圖治,耗時十年方才建成,號稱隻需五萬人即可抵禦二十萬大軍。”李獨霜給第一次見到汴京城,有些震撼的吳佩甲介紹道。</P>

兩人到得一處城門下,人潮洶湧,隻得牽馬而行,抬首望去,“萬勝門”三個鎏金大字在凸出的半弧形甕城門樓之上閃耀。</P>

“將軍說過,當年他就是從此門而出,到甘州創建威遠軍的。”吳佩甲頻頻四顧,目光流連在城牆上斑駁的青磚,幽深的城門洞,好似見到了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校尉正策馬奔行,為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一頭紮進苦寒之地。</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