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電視劇改編權(1 / 2)







顧北還在琢磨這聲音在哪聽過,陳強和王元熙已經起身迎了出去。</P>

謔!</P>

規格不低啊!</P>

老兩口子一通迎接,絕對是貴賓級彆的了。</P>

“來的誰啊?我該怎麼稱呼?”</P>

大過年的登門,不是親戚,就是朋友,顧北隻來過一次,陳家的親戚朋友認識的不多,趕緊向媳婦兒求教。</P>

陳小旭想了想:“你喊大爺就行!”</P>

得嘞!</P>

說著話,三個小輩也跟在後麵出去了。</P>

來人身材不高,外麵披了件軍大衣,裡麵穿著西裝,還打著領帶,透著那麼潮,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笑起來表情很魔性,一張嘴就先飄過一聲極具特色的公鴨嗓子。</P>

“這是小旭的對象吧!”</P>

顧北看著來人都傻了,雖然這些年因為工作原因,見過的明星大腕兒無數,但是眼前這位絕對屬於國寶級彆的存在。</P>

誰都知道鞍山有兩大特產,一個是鋼鐵,再有一個就是評書。</P>

鋼鐵自然不必說,大名鼎鼎的鞍鋼了解一下,從建國之初,國家就將東北列為重工業基地,鞍鋼更是重中之重,有著十幾萬產業工人。</P>

至於評書,其實也和鞍鋼有些聯係,那個時候施行的是三班製,原本走街串巷,或者紮根茶館的曲藝人便將目標瞄準了鋼廠。</P>

廠工會要時常慰問工人老大哥,傳統曲藝在當時自然是首選,又因為是三班製,也就意味著在任何時段都會有觀眾。</P>

不光是東北的曲藝人,由於鞍鋼市場太過火爆,很多京、津、冀的藝人也相繼選擇常駐,有的甚至直接在鞍山落了戶。</P>

這些人促成了非官方的曲藝協會,即市曲藝團的前身,並湧現出一大批曲藝名家,其中就包括眼前這位,最廣為人知的單田芳。</P>

當時的單田芳已經頗有名氣,與劉蘭芳、張賀芳並稱三芳。</P>

人紅是非多,特殊年代,這位也是遭了老罪,差點兒讓人給折騰死。</P>

到了79年,鞍山市曲藝團恢複建製,原先臭大街的,又重新給請了回來,市廣播電台還給三芳先後錄製了《嶽飛傳》、《隋唐演義》、《呼楊合兵》,將評書藝術一舉推到了巔峰。</P>

那個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電台都會播放《評書聯播》,到這時,全國各地,甭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包括農村場院的大喇叭都在播,隻要聽到,基本上都不動了。</P>

據說當時劉蘭芳說《嶽飛傳》時,社會都治安大大好轉,公安局還特意送了她一麵安全衛士的錦旗,從此人稱“淨街侯”。</P>

單田芳先生自然也是不遑多讓,顧北上輩子就聽過不少這位老先生的作品,像《太平天國》、《封神演義》什麼的。</P>

隻可惜後來,評書被新的曲藝形式所取代,電視上很難再看到了。</P>

“大爺!”</P>

顧北跟著陳小旭一起喊了一聲。</P>

單田芳打量著顧北,咧嘴笑了:“好,小夥子一表人才,老陳,好福氣啊!”</P>

陳強笑著,把單田芳引進了屋裡。</P>

“小旭,爸跟單老師很熟?”</P>

“多新鮮啊,一個單位的,能不熟嘛!”</P>

哦!對,老丈人也是市曲藝團的,跟單田芳認識並不稀奇。</P>

顧北進來的時候,陳強已經和單田芳聊上。</P>

單田芳手上夾著一根煙:“剛錄完,可把我給累壞了,這不,今天有空,老朋友們都得拜訪一下,也是趕巧了,總聽你說姑爺好,今天總算見著了。”</P>

嗬嗬!嗬嗬!</P>

顧北被誇得有點兒不好意思。</P>

剛錄完?</P>

哪部書啊?</P>

顧北因為工作忙,平時根本沒有時間聽評書,今天要是沒見著單田芳,差點兒把上輩子的愛好都給忘了。</P>

“大爺,您……又有新作品了?”</P>

單田芳眼前一亮:“喜歡評書?”</P>

顧北連連點頭:“喜歡,喜歡,您的《隋唐演義》,還有《呼家將》都聽過。”</P>

單田芳笑了:“《呼家將》我說不得不好,比不上劉蘭芳,《隋唐演義》算是我的把杆兒活。”</P>

這咋還說上行話了。</P>

得虧顧北上輩子也算半個江湖人,琉璃廠的那套詞說得很溜。</P>

都在江湖修行,彼此的行話也有一部分是相通的。</P>

“剛又錄了一遍《白眉大俠》,聽過嗎?”</P>

太聽過了。</P>

這部書,顧北是跟著他爺爺一起聽的,評書不比相聲,很難出新作品,要說創作能力,三芳裡麵,單田芳絕對是最牛掰的。</P>

《太平天國》和《亂世梟雄》都是他的作品。</P>

《白眉大俠》就更彆說了,顧北聽他爺爺說過,當年話匣子裡第一次播的時候,街麵上基本上都瞧不見人。</P>

後來這部書經過改編,還被拍成了電視劇。</P>

男主角,顧北不是很喜歡,倒是挺愛裡麵的房書安。</P>

“聽過,聽過,您……怎麼又錄了一版。”</P>

“改了點兒,不多,電台忒熱情了,非得讓我重錄一版,盛情難卻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