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抗大(1 / 2)

抗日之軍工為王 華雄 1082 字 4小時前






寒風凜冽,不知覺中,已經接近了年關。

寒風之中,一行人騎馬返回,同時還護送著第一批的原油運輸過來,所以,沿途也耽擱了一些時間,等到來到延安的時候,已經是大年二十九了。

“歡迎,歡迎各位啊,你就是秦寶山吧,果然在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你看起來才二十來歲,就這麼能乾了。”前來迎接的一眾人中,一名中年男人說道:“我是咱們抗大的前任教育長,你們叫我老劉就可以了。”

“老劉同誌,非常高興見到您。”秦寶山下來握手,隻是心中還是有些奇怪的,怎麼會是抗大的前任教育長?己方來這裡,搞的可是石油化工,應該是相關部門的領導來接見己方才對啊。

似乎是從秦寶山的臉上,看到了一些驚訝,老劉向著秦寶山說道:“是這樣的,咱們抗大已經搬遷走了,抗大的校園空出來了,所以,上級的意思,是把這個校園改造一下,成為咱們的石油化工廠,我正好還沒有走,所以就被派遣過來進行交接工作了。秦寶山同誌,你在咱們八路軍裡麵,可是大名鼎鼎,咱們延安也有很多人都總是嘮叨你的名字呢,等到有空,我帶你在這裡走走,見見一些領導,對了,你的妻子魏淑琴,曾經也是我的學生。”

聽到這話,秦寶山更是驚訝,趕緊舉手作揖:“劉老師好。”

“彆,彆,我是魏淑琴的老師,可不是你的老師,你是咱們的大能人,你給我當老師還差不多,說起來,魏淑琴那個孩子不錯啊。”

有了這一份關係,雙方頓時就親近起來了,很快,一眾人就進入了抗大的校園。

抗大,全名是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1937年的時候隨著中央機關遷至延安,抗大學員以從部隊抽調乾部為主,同時還招收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的愛國青年。最輝煌的時候,整個抗大擁有在校學員1萬餘人,其中女學員1000餘人。這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學習內容五花八門,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革命戰爭和戰略問題、抗日遊擊戰爭和軍事常識等,還有國內外形勢教育及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教育。可以說,經過抗大的學習之後,可以提高學員的理論基礎和政治覺悟,同時,學習的也不是空洞的理論,理論聯係實際,學習的知識隨時都能用得上。

八路軍裡麵的政工乾部,幾乎都是從抗大畢業的。

隻不過,隨著形勢發展需要,抗大搬遷了,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辦學,一直到了1943年春才遷回陝北綏德。同時,在這段時間裡,還陸續在晉冀魯豫、晉察冀、山東、華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據地建立了14所抗大分校。一些無法趕來總校學習的愛國青年,就可以在分校學習知識了。

抗大搬遷之後,學校就空下來了,這裡可不是常見的窯洞,而是設立在慶陽城內,有紅磚瓦房,條件相當不錯,同時,在學校的後麵,還有大片的空地,正好可以用來安裝機器。

看著抗大的校園,秦寶山此時也是思緒萬千,這裡,培養了無數的政工乾部,包括自己的妻子,也曾經在這裡學習過,隻可惜,自己來了,妻子卻不在,不知覺中,又是幾個月的兩地分居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