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李家村(1 / 2)







春日的景色已經漸漸出來了,每年桃花開放的時節都是大李氏回娘家的時候,大李氏家在隔壁李家村是大族,一村子人基本上都姓李,往上數幾代都是連著親的。大李氏一家子人口也不少,現在基本上都分家了,大李氏回娘家都是回長房這一脈。

大李氏的老娘還在,現在跟著她大哥一起過活,大哥又生了不少孩子,也是孩子大了就分了出去,隻跟著大兒子一起生活。大李氏的大侄子又生了三個兒子,幾個兒子還沒長成,就還在一起過。

孫長發怕大李氏天天在家看著趙氏,沒病也氣出個好歹來,就提議大李氏今年帶著幾個小的去李家村散散心。

李家村山上種的是一山的桃花樹,村後頭是一個大堰塘,裏麵種著荷花。所以李家村和周邊別的村有些不同,李家村不僅種桃樹賣桃,種荷花產蓮藕,也在桃花和荷花開放的時候,做些來李家村玩的城裏太太小姐的生意。

比如,搭個茶棚賣茶,開個小吃攤子賣點吃食,就連一枝桃花都可以剪下來單賣給太太小姐們。

而且村裏的荷塘和桃花山都是李家宗族統一管理的,你另做的小生意族裏是不管的,其他的產出都是屬於宗族。過年前再統一分紅,至於分紅的比例都是早幾輩兒都定好的了,每家每戶多少份例,這個份例可以傳給兒子,也可以給女兒拿來當嫁妝,就是不能外賣。份例給了女兒當嫁妝的,等女兒離世了,也得把份例收回來。

桃樹都種在山地上,山地都是李家先輩開荒出來的,荷塘用的也是原先村尾的荒地,當初由當時李家村一位頗有名望的族人提出來的,他幫著尋了樹苗和種子,但前期挖地開荒和栽種都頗費了些功夫,最後分份例的時候這位族人沒有要,隻說給一定比例歸入公中,若是族人中有老無所依或幼無所養的,就用這份例供養。

其餘人就按各家開荒和栽種出力的多少分的。大李氏先祖出力不少,又填了不少錢進去,所以分的是最多的。隻是家裏的兒子也多,分家的時候長子占大頭,幾個小的也不能太少;又疼女兒,基本上李家的女兒出嫁都是陪送了一份的。所以李家現在有的份例,在李家村倒也不顯得出頭了。

李家村和塔山村離的不遠,大李氏平日裏沒事也偶爾回去看看,畢竟老娘年紀也大了,在麵前多儘儘孝心裏才過得去。

不過能在娘家安安心心住幾日的時候也不太多,畢竟自己也有一家子人呢。

這日大李氏帶著陳氏、小李氏、孫明琴、孫明禮、孫明義和孫明玉一起去李家村走親戚,順便看看桃花。至於趙氏就在家裏給幾個男人煮飯,趙氏不去,二房的幾個孩子就不好帶著了。大李氏不會幫著她看顧孩子,妯娌間也不方便,別人家的孩子要是出了什麽問題誰能負責。

孫家原本是有個牛車的,隻是後來牛年紀太大病死了,大李氏嫌牛車用的時間少,家裏也沒人去放牛。剛巧村裏也有專門接送人的牛車,孫家索性就沒養牛了,要用牛車的時候就找村裏專門趕牛車的租個半天用就是了。

大李氏回娘家自然也不能空著手,她還拿著娘家每年的分紅,回家太寒酸,會被村子裏其他人嚼舌根的。

跟陳氏每次回家帶一車子東西不一樣,陳家富貴,每年回的禮不知道是多少倍,自家太寒酸走親戚就跟故意占便宜似的;趙氏回娘家就比著村裏一般人家的,趙家這樣的親家麵子上過得去就行,從來都是隻進不出,真要給就跟無底洞似的,多少都填不夠。

回李家就是正常的親家來往,兩家又離得近,也算互為倚靠。大李氏每次回家就抓兩隻雞,再帶點自己曬的一些菜乾,加上孫昌家單獨孝敬的茶葉和布匹,也要幾雙手才能拎得下,還是很夠看了。

這就樣,孫家坐了滿滿一大車的大人小孩,帶著禮物出發去李家村了。

家裏獨獨留下了二房,大家都習慣了,小李氏是跟著和大李氏一起回娘家的,自然把三房的兩個孩子都帶上了;陳氏是陪著大李氏回娘家,順便賞賞花的。陳氏早就接了閨中密友的帖子,兩日後一起去李家村賞花,正好就一起了。

若是往常,孫明棋早就開始抱怨了,一張小臉拉得老長了,可今天半句話也沒說,實在是昨晚上孫明書教訓得太狠了。

昨晚孫明書手拿戒尺,一遍一遍地問孫明棋知不知道錯,回答不知道或是沒有錯,就是一戒尺打到她的手心上,直到孫明棋說知道錯了。

然後又追問錯在哪裏了,孫明棋已經被打怕了,孫明書教育妹妹,連旁邊孫昌河和趙氏都不敢攔。孫明棋隻能哭著將不應該和長輩頂嘴,不能去吃別人碗裏的剩菜,這些自己能想到的說了。

“第一,”話音一落,孫明書就一戒尺打在孫明棋手心上,“頂撞長輩,是為不孝。”

“第二,”又是一戒尺,“不敬長姐不睦胞妹,是為不悌。”

“第三,與家裏姐妹攀比計較,是為善妒。”孫明棋伸著手等著第三的戒尺卻遲遲沒有等到,偷偷抬起頭,隻見著孫明書高高舉著戒尺卻沒有落下來。

孫明書少年老成,小小年紀就極有城府,孫明棋應該是第一次在他臉上看到很明顯的情緒。看起來極度悲傷痛苦,好像之前的戒尺是打在他的手心一樣。

這一戒尺最終也沒有打在孫明棋的手心上,孫明書收起戒尺,隻說了一句:“明日開始,夕食後便來跟我讀書識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