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酒桌閒話(1 / 2)







孫氏族人說起來在塔山村是響當當的家族,但說白了,也不過是一群種地的。

族老說起來好聽,又都是在族裏是德高望重的長輩,塔山村誰見著了都要問一聲好,說話也都給幾分薄麵。

其實就是一群閒在家裏的種地老頭,還是種不動了的那種。

所以誰家都少不了糟心事,酒桌子上是最快敞開心扉的地方,喝了幾杯酒,幾位族老都說孫長發生了個好兒子,誰家分家不是爭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多少人家因為分家分得不公平,互相謾罵的、大打出手的、還有血脈至親直接不再來往的。

因為按規矩老的都跟著長子過活,為了不寒長子的心,也是為了自己後麵的日子好過,都是將東西儘力給長子家扒拉,不然也不會形成習俗長子分得大半。

像孫家這樣分家,幾乎算得上平分的,在這十裏八鄉可真不多見。

尤其羨慕的那一位族老名喚孫有旺,按輩分孫長發也得叫一聲有旺叔,他老妻走的早,膝下就兩個兒子,但家底更薄,分家時長子以要供養他為由,強要了家裏所有的房子和地。其實家裏的房子加上灶房也就四間,地才五畝。

孫有旺也明白,就那幾畝薄田就算是每日早出晚歸地乾,出息供養大兒子一家也是緊緊巴巴的。所以他也說不上大兒子的,是自己沒本事給自己兒子掙些家業。

至於剩下的一點現銀,他便想都分給小兒子。這銀子也不多,攢了好些年才攢了十幾串大錢,但好歹能起一間房子,弄點營生,不至於小兒子被分出去後,頭上連一片遮雨的瓦都沒有。

就是分了這點銀錢給小兒子,都被大兒媳婦擺了好幾日的臉色。說是別人家的公公都是將銀錢昧下,偷偷補貼給長子的。就他偏心,錢都給了小兒子。

天地良心,孫有旺自問就算是偏心也是偏心大兒子的,隻是不願見小兒子餓死,就是偏心小兒子了?

幸好那時候孫有旺還年輕,自己能乾活,吃飯時才聽不到許多閒話。他農閒時又去縣城打短工掙些銅板自己存下,有時候偷偷接濟下分出去的小兒子。

隻是小兒子自小懂事,從未要過他的接濟,讓他有錢自己攢著,不至於真要用錢的時候看大嫂的臉色。

那個時候的小兒子是真的苦啊,每日為了多開些荒,汗水像不要錢一樣大顆大顆地往下掉。孫有旺是當人父親的,哪裏會不心疼自己孩子,隻是大兒媳潑辣,說誰家分出去的兒子不是這樣子掙家業的?將家裏的一顆紅薯,一窩白菜都看得緊緊的,生怕被孫有旺偷偷拿去顧了小兒子。

就算是孫有旺有時候去幫小兒子乾了些活,大兒媳都能扯著嗓子哭天喊地,弄得半個村子的人都能出來看熱鬨。

後來小兒子和小兒媳實在是活不起了,兩人一起跟著行商出門跑商奔奔路子。沒想到小兒子從小在大兒子壓迫下,養成了會看人眼色,又勤勞肯乾,這樣的性子竟被一位貴人看上了。

原本出去一年就已經有了些積蓄,這貴人又給了他不少路子,還出了本錢。

孫有旺的小兒子,名叫孫長寧的,原本還想著這樣的人家,若是要安心用自己,定然要自己要賣身為奴。可自己現在好歹沒貧到沒飯吃,手裏的錢回家置些地也能活了,便回了那位貴人。

不曾想,那位貴人竟也同意了不用賣身為奴,就當做搭夥做生意。孫長寧自然是千恩萬謝,更加儘心儘力地幫著這位貴人賺了不少錢,自己也跟著得了不少。

孫長寧不是個貪心的人,幫著貴人跑了幾年,也算賺了不少錢,就以年紀大了、腿腳不便跟貴人辭了這個生意。貴人也沒為難,就讓他拿著分紅走了。他現在在府城置了些宅子和鋪子,跟妻子兩人做著一個雜貨鋪的生意,又收著些租子,過得也算是富足。

原本孫長寧發達後,是來接過孫有旺跟著去城裏享福的,但孫有旺故土難離,也過不慣城裏的生活,就拒了。

孫長寧也不強求,瞧見大哥家裏住得實在是擠,孫有旺還得跟幾個侄子住一間屋。便將孫有旺接到自家,又新起了一排青磚大瓦房,屋子裏樣樣都買的最好的。

還要給孫有旺買個小廝專門照顧他。又是孫有旺自己拒絕了,他就不是能被別人伺候的人!隻要還動得了,就能自己照顧自己。

孫長寧另外在附近置了五畝地收租子,這錢就讓孫有旺拿著吃用。

這下孫有旺就成了村裏出名有福的老頭,在族裏也有地位了。兒子孫子也都聽話了,就連從來對他馬著一張臉的大兒媳,現在見著了都是滿臉的笑。

福老頭現在樣樣都好,最大的心病就是兩個兒子見麵跟陌生人似的。大兒媳倒是有心修複關係,小兒子和小兒媳是什麽話都不搭腔。

這其中的病根,孫有旺也是清楚的。

可哪個做父母的不期望自己家庭和睦,兄弟間互幫互助的。

但要他跟小兒子開口,他也說不了。當初大兒子那麽狠心,一點不肯照顧自己弟弟。小兒媳家裏也窮,娘胎裏就吃了虧,自來身子弱。分家後也舍不得吃飽飯,農忙時還去田裏搶收,因為大熱天拉磨,掉過一個孩子。從此身子更不好了,子嗣艱難得很,到現在膝下都隻有一個女兒。

這讓他如何說得出口,讓兩兄弟重歸於好。

就家裏這些事孫有旺還不能跟其他人說,天天麵上倒裝得兩個孩子極好的樣子。

孫長發也沒尋思到孫有旺家裏的事去,他還怕孫昌家做主分給兩個弟弟這麽些東西,兒媳婦是不是有意見呢!

這家裏,老妻偏疼老二,瞅她那意思,她的嫁妝都是要補貼給孫明書的。這都是明麵上的東西,家裏孫子五個,誰知道了都吃心,到時候除了明書怕是都對老妻有意見。更何況三兒媳還是老妻娘家侄女,這讓李家知道了,這是娘家都不要了啊。

這世上的事不患寡而患不均,真到了到時候,這事還不知道怎麽收場呢。

老大又是一副菩薩心腸,什麽都要讓,什麽都要給,生怕弟弟們吃了虧。要不是自己攔著,怕這家真是要平分了。

自己在中間倒像是個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