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漕運與海運之爭(2 / 2)







因為台州府隻能先走海路,然後轉道運河北上,幾乎可以貫穿整個大明南北。</p>

這樣的模式不錯,一路走一路卸貨,能節省許多分銷的成本。</p>

可目前大明的商船想下海,那真是件難事。</p>

方醒想了想,就去找朱瞻基。</p>

朱瞻基一聽走海運,就為難的道:“德華兄,運河即將全線貫通,已經有人在提廢海運、陸運之事,改走漕運。”</p>

大明的北方囤積了大量的軍隊,以後還要遷都,所以很多物質不能自給,這就需要從南方運送過去。</p>

在目前,這種輸血式的運輸有兩種方式:陸運,海運。</p>

陸運人吃馬嚼的耗費大,而海運則是風險大,一旦遇到風浪,整個船隊能剩一半就算是不錯了。</p>

在朱棣駕崩後,大明的海禁政策越來越嚴,到最後乾脆就一把火燒掉了寶船的圖紙。</p>

燒掉寶船的圖紙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把航海資料和安南圖冊也燒了,而且此舉在當時得到了文官係統的一致讚譽。</p>

當然,後來有人說劉大夏並未燒這些資料,隻是在皇帝想索取這些資料,探討是否可以再次重現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時,把那些資料都藏了起來。</p>

“海運有天然的優勢。”</p>

方醒不得不再次擺出教誨的姿態說道:“走運河,姑且不論船隻大小的問題,咱們就說說要維持運河的暢通,我大明要養多少人。”</p>

運河每年都得要疏通,這些費用和人力都是</p>

沿岸的各地政府籌劃,計算下來,成本比海運多出一大截。</p>

而且運河還帶著收稅的功能,在各個地方設卡,對過往船隻收取稅費。</p>

“海運雖然有風險,可也不能完全放棄。”</p>

開挖疏浚運河的工程耗費太大,若是廢棄漕運,方醒覺得自己會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口水給淹死,所以他隻得迂回建議。</p>

“信風季節,咱們可以走運河,可風浪少的季節,為何要千辛萬苦的走漕運呢?”</p>

朱瞻基訕訕的道:“德華兄,皇爺爺準備在淮安等地設立四個大倉,到時候直接由軍丁接力轉運。”</p>

“全是軍丁運送?”</p>

方醒覺得這事不靠譜,除非是擴大漕丁的規模,不然絕無可能。</p>

朱瞻基近日也旁聽過關於漕運的事宜,所以胸有成竹的道:“百姓運送,則可免除當年的稅糧。”</p>

“若是不送呢?”</p>

“則照常交稅。”</p>

方醒心中歎息,這是讓農民們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啊!</p>

農民一旦參加運糧,那一年的莊稼都廢掉了,所以免稅。</p>

可就算是免稅了,那些農民吃什麼?</p>

“海運當真不能恢複?”</p>

方醒抱著最後的希望問道,他希望大明不要遠離海洋,哪怕有風險,可鄭和的船隊不是常年飄在海外嗎?</p>

朱瞻基知道方醒曆來都看重海洋方麵的利益,可朱棣行事,一但定下來後,沒人能動搖他的意誌。</p>

看到朱瞻基為難的神色,方醒忍住捶桌子的衝動,臉色鐵青的道:“運河作為南北通道是很重要,可重要到為之廢除海運,我覺得這是一個短視的決斷!”</p>

等到朱棣一去,大明直到隆慶年間的這段時間,禁海的力度越來越大。從短暫的朱高熾時代,到朱瞻基登基後的政策就是這一切的發端。</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