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我之寇仇(1 / 2)

贗太子 荊柯守 1977 字 7個月前






一處偏殿</p>

皇帝正在更衣,換了一身衣裳,看著鏡子中自己,恍惚間覺得自己似乎比剛才精神了一些?</p>

皇帝自己扭了下脖子,心裡暗歎:“老了,朕在自欺啊!”</p>

白發、皺紋,乾瘦,甚至身體內的沉重,以及隱秘折磨自己著晝夜不歇的病痛,都告訴自己,暮氣深沉,與日無多了。</p>

“罷了,要去外朝了。”一瞬間,皇帝甚至起著讓太孫代勞主持外宴的想法,可立刻壓了下去。</p>

時間多少,皇帝心裡有數,知道該開宴了。</p>

就在這時,一個太監靜悄悄走入,來到了皇帝耳畔,耳語幾句。</p>

皇帝正在扯衣領的手就是一頓,淡淡說:“是麼?太孫就泛泛巡查了下,並沒有多問多說?”</p>

“是的,一路上,遇到任何人,太孫都隻問一二句,到任何地點,都隻是略微停留,隻在回來時在一處偏殿休息一下,喝了一盞茶,不過這是紀留良自動提議,並且也隻是問了上的茶是什麼。”</p>

“太孫去了各門,可與侍衛聯係?”</p>

“並無,隊伍的人都盯著, 有六個人觀看記載,對照並無差異, 同樣隻問了一二句。”</p>

“現在, 太孫已去了含章殿, 在殿門等候。”</p>

“是麼,這樣老實?”皇帝心裡詫異, 總覺得不止如此,可也清楚,這采取的是彼此不聯係, 記錄對照,斷無弄虛作假的可能,當下頜首,這就是表示已知道了。</p>

“去外殿!”</p>

“是!”太監彎著腰,慢慢退了下去, 外麵乘輿已經預備, 宮人都垂手而立了。。</p>

含章殿是朝會之殿, 很是宏偉, 皇帝坐乘輿繞道正門而入,遠遠看去,就看見了三撥人——宗室勳貴、文官、武將。</p>

這些人雖都站著,可相互寒暄, 有的甚至說笑話, 見皇帝乘輿而來, 就立刻住了口, “呼”黑鴉鴉跪下一片。</p>

皇帝邁著沉重的步子下了輿,就見太孫也跪著迎接, 便笑著說:“太孫起來罷,天寒,地上也寒, 朕說, 你實在不必拘禮!”</p>

“這是皇上的恩澤,可禮儀乃萬世之道,孫臣卻不敢放肆。”蘇子籍恭敬的說著。</p>

當了代王和太孫, 有了下屬, 才清楚“禮多人不怪”、“恭敬不如從命”的意思, 態度真的非常重要,既知道皇帝用心不良, 自是不會在這種小事上讓人抓住可發作的把柄, 反正以自己的身體素質,天氣再冷,等在外麵,並且跪一會,也並無關係。</p>

皇帝見太孫如此恭敬,不由略滿意,又想起了彙報,說太孫雖到了殿外,卻並沒有自己進去,更沒有與大臣來往,隻是稍微寒暄下,這讓皇帝還算滿意,可是,光是看到這樣風華正茂的太孫,皇帝心裡就有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p>

皇帝努力將這股情緒壓下去,路過太孫時,說著:“你有心了,外麵太冷,跟朕進去吧。”</p>

說著邁步進了大殿,坐在帝座上,吩咐:“叫進來吧!”</p>

頓時,丹陛之樂大起,群臣早就在裡麵等著,都等得有些昏昏欲睡,隨著太監叫進響起,再困的人都一個激靈,清醒了過來。</p>

能有資格進入宮宴的官員,最低基本也是四品官,還都是實權官員。</p>

除了這些官員,就是一些有爵位且還能讓帝王記得的人家。</p>

有些空有爵位,卻早就已經沒落,老人都不在了,可能根本連進宮門參加這場宴會的資格都沒有。</p>

這些條件都篩選一遍,剩下的人,也有著上百人,黑壓壓坐了一片,一人一桌,矮桌矮椅。</p>

皇帝跟太孫先後進來,這些人也都按品秩肅然魚貫而入,隨班行禮,齊聲高呼“萬歲”、“千歲”!</p>

叩拜皇帝,也拜見太孫。</p>

這二人,一個是君,一個是儲君,行禮其實是不同,皇帝看著拜見完自己,又去拜見太孫的百官,目光一掃,淡淡說:“諸位愛卿,都平身吧。”</p>

又看一眼站在前麵的太孫:“來人,給太孫賜座。”</p>

這本就是應該,蘇子籍自然不會推辭,而是謝恩後就在百官前坐了下來。</p>

“今天是上元節,是喜日子,過了上元節,就要開印開封開衙門,又要忙了起來。”</p>

“今日上元宴,既然是召見大員,君臣同樂,也是對來年有所寄望,朕得在這裡說上幾句。”皇帝端坐在禦座上正容,一片寂靜中,聲音不疾不徐,清晰響徹著殿內,充滿了自信和威嚴。</p>

而百官躬身以對,滿朝連呼吸都停止了,空廣莊嚴的殿中,靜至落針可聞。</p>

蘇子籍略抬起頭,看了下麵一眼,心中震凜,隻有在這種場合,才能看出皇帝的掌控力。</p>

“太祖不僅僅提三尺劍,掃平群賊,開創我大鄭基業,更在位十一年,振百年之頹風,整飭吏治,刷新朝政。”</p>

“朕蒙太祖之德,繼承社稷,不敢說宵旰勤政夙夜不倦,至少也能說的上是孜孜求治。”</p>

“二十年來,有人說現在是盛世,可去</p>

年,就有三個省,十七個郡縣遭了水災,又有十一個郡縣遇了旱災,甚至還有青黃不接之時,邪教蠱惑鬨事作逆,雖旦夕就被郡縣平之,可也說明遠未到太平之時。”</p>

“朕雖老邁,心尚未熄,諸卿更得努力,以輔助朕創大鄭之世。”</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