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進城奇觀(1 / 2)





村長們聽得眼睛一亮!

這……這些活…他們村哪個姑娘不能乾?

姑娘們在家也得乾這些活兒啊!

更彆說還包三餐、學認字、發月錢!

這哪裡是當兵啊,分明就是天降餡餅,還把他們砸得暈暈乎乎那種。

王三娘哪裡看不出他們臉上的瘋狂心動,還唉聲歎氣的補了一句:“哎,你們是沒有趕上好時候,先前第一波女兵還分田呢,每人五畝地!就記在她們自己個兒的名下!你們想啊,這姑娘家有了地,不管是在娘家還是婆家,那腰杆不都挺得老直嗎?隻不過現在流民太多了,地不夠分了,後麵的女兵怕是享受不到了,但是進來了學一身本事,也不比分田差了!”

“哎呀!”範家村長急得腦殼上直冒汗,尤其是聽到那五畝地的時候,更是覺得誅心之痛!

為啥?

因為他家孫女剛好十三歲,那丫頭吃得又多,還愛偷懶,在家裡經常跟她娘鬨得不可開交。

這若是送到軍營曆練一番,不指望脫胎換骨,好歹也聽話懂事一些!

更何況,送進來就節約了一筆不少的糧食!

此時此刻,他們哪裡還顧得上什麼當女兵體不體麵,會不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了,當兵多光榮啊,看看嵐縣的兵,甭管男的女的,那都是一臉精神的樣子,豈是其他小兵可以比的?

至於打仗的問題,嵐縣咋會打仗?

就算真的打起來了,普通老百姓也跑不了,當了兵有點本事說不定還能保全自己呢。

這人也是奇怪,一旦想通了,再看一件事就是哪哪都是好處。

範家村長的心,是越想越痛,竟也不顧男女之防拉著王三娘問東問西,“這位當家的,我想問問,今年還招不招女兵啊,我家有個小孫女,活潑好動,身體結實,是個當兵的好苗子?你們啥時候招啊,我帶她進城來給你們看看!”

張家村村長也不甘落後,他們去年村子被李大頭洗劫一空,痛定思痛,想著村裡還是得有自己的巡邏隊伍才行,於是緊跟道:“除了女兵,男兵招不招?我們村有些娃,身體壯實得很哪,不當兵都可惜了!”

王三娘暗中翻白眼。

就不能多來些小娘子嗎。

她是女兵部的,隻招姑娘!

不過她麵上還是笑盈盈道:“男兵的事情我可不負責,你可以去男兵營地問問。各位村長你們回去也都合計合計,村裡有當兵的苗子的,都給我送來!記住了啊,下個月初一,縣衙門口,名額有限,你們已經錯過了分田,這回女兵可彆錯過了!”

範家村長連忙重複了一遍,“下個月初一,縣衙門口!哎,當家的,我一定到,一定到!”

錢珍娘也過來補了一句:“諸位村長要是有心送村裡的女娃當兵的,還真得抓點緊。這次名額有限,城主還是更偏向收流民那邊的女娃,畢竟那邊女娃吃過苦,他們比你們還窮,城主肯定要優先照顧他們的。他們那邊三四萬人,合適的女娃可不少呢,都是爭著搶著要當女兵呢!”

錢珍娘和王三娘互相望了一眼,隨後視線不動聲色的挪開。

王三娘心裡感動又欣喜。

今年肯定有更多的姐妹加入女兵大營!

到時候他們這支一定可以壯大起來!

“記住了,記住了。”幾位村長交頭接耳,似乎在說村裡的情況,又互相約著下次一起進城之類。

眼看縣衙內其他人都要吃完了,錢珍娘不得不催促了一句:“諸位村長,飯菜都涼了,我們先用飯!下午還要去示範村那邊學習堆肥技術呢,可彆讓城主久等!”

這一天,許久沒進城的村長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他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過,仿佛踏進了一個前所未見的領地中。

好像一夜之間,城池變了,人變了,就連吃飯的家夥什都變了。更彆提出城以後,向著曄縣出發的那一條又寬又大的官道,馬車這麼壓上去,半點灰塵都沒有。

他們第二個感覺就是,人好多。

人真的好多。

尤其是嵐縣和曄縣之間的大道上,到處都是人。

那些小商小販竟然把生意做到了河邊!

範家村村長死死抓著扶欄,卻也不忘看向外麵的風景,還不忘一邊走一邊看一邊問。

“小錢姑娘,剛才咱們經過那幾個高樓是啥呀?咋裡麵的人全都穿著白色圍裙還帶著麵巾?”

“那個就是醫學樓啊!城主說醫學樓必須乾淨,所有大夫和學生都得穿白大褂,這樣身上沾了一點灰就能看見。”

“這…這又是為啥?”

“萬一有人傷口暴露或是生了病,再有臟汙,豈不是會邪風入體?因此醫學樓是最乾淨的地方,一日得打掃兩回,還得用艾灸等熏上一次。若是發現了蛇蟲鼠蟻,大夫們可是要被扣工錢的!”

“天爺啊,竟然這般嚴苛?不過這樣也好,看著叫人放心些。”

又有人指著河邊一頂頂閃過的白色帳篷問道:“小錢姑娘,那又是什麼呀?”

同行中有人笑了一句:“沒見過世麵的鄉下佬,帳子你都沒見過啊?”

那人急著辯解道:“啥帳子,裡麵好多小孩呢,我還聽見有說話聲音。”

錢珍娘掀開車簾,看著外麵一閃而過的白色帳子,她竟然在人群中看見了熟人。

方如玉!

方如玉竟然當起了流民的老師?瞧她如今跟孩子們打成一片,似乎是比從前判若兩人!

還真是了不得。

城主說得對,隻要給姑娘們一線生機,姑娘們就會像是冬日的寒梅一般,越是嚴寒,開得便越是旺盛。

錢珍娘笑著解釋道:“那帳子可不是普通的帳子,那是移動的流民課堂。每個帳子配備有一名老師和一名宣傳員,老師則負責教讀書認字,宣傳員則負責維持秩序。這三四萬流民裡有好多都是小孩,他們沒什麼勞動能力,但爹娘又不能放任他們滿山的跑,還得抽人專門照看。城主就乾脆拉起了移動的流民課堂,流民們開荒到哪裡,這帳子就跟到哪裡。既能照看小孩讓流民們安心開荒,又能讓小孩們讀書認字,豈非一舉兩得?!”

這一車的村長們徹底震驚了,若說之前進城前對徐振英還是一種恐懼害怕的心態,那麼現在這份恐懼就轉變成敬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