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2 / 2)







這樣想著,胡國成心裏不免打了個冷戰,這倒是他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真有這樣一日,他該何去何從?

第二天,杜秀青和胡國成繼續陪著攝製組到各個學校采訪,主要是了解餘河其他小學發起向桂智明學習的活動開展得怎麽樣。

杜秀青挑的第一站是餘河一小。

校長帶領學校行政領導早早就來到大門外迎接。意外的是,丁誌娟站在了校長身邊。

走進校園,立刻被學習桂智明的氛圍所感染。

向優秀少年桂智明同學學習p智明,你是我們的好榜樣!等等這樣的標語掛滿了校園。

攝製組要學校安排負責活動推廣的領導來介紹活動的具體細節和效果,杜秀青沒有想到,易校長推薦的是丁誌娟。

丁誌娟的口才一向了得,在向攝製組介紹的時候,說得那麽繪聲繪色,而且還留下了活動開展過程的一些錄像,還有一些學生寫的心得體會,看起來都很感人,效果很好。這給攝製組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接著杜秀青又帶著攝製組去了餘河縣第二小學和縣郊的公民小學,看得出來,活動開展得最好的,就是餘河一小。

丁誌娟這回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了,這次活動看來她能拿個餘河縣的一等獎。杜秀青心裏想。

攝製組在餘河呆了三天。

第三天是安排他們去看龍江市最有名的景點龍虎山。

省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此次的餘河之行可以說是滿載而歸,對杜秀青和胡國成的接待工作也非常滿意。黃忠華在縣委班子會上特意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表揚,這是胡國成事後告訴杜秀青的。

中央電視台很快就把有關桂智明的這期節目做好了,播放出來後,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信件和捐款,最後都歸攏到了團縣委,放在了杜秀青的案頭。杜秀青沒有想到,桂智明的事跡能感動這麽多人,能引起這麽大的反響。甚至有熱心的觀眾專門從遙遠的黑龍江來到餘河,要求看望桂智明,親自問候這個孩子,並送上他的捐款。為了尊重和感激這些熱心觀眾的這份愛心和熱情,杜秀青幾乎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專門處理這項工作。

杜秀青把這些捐款歸集到一個賬戶,專門設立了桂智明學習基金。

後來,杜秀青把來信和捐款這項工作專門交給梁曉素來處理,交代她每天拆閱信件,儘量回複每一封信,如果有特別的信件就抽出來給她看看。梁曉素做事很仔細也很用心,每天匯報工作時,把每項工作都分列得井井有條,讓杜秀青很是滿意和放心。

正當桂智明成為了餘河縣甚至是全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後,桂智明的父母從廣東打工回來了,他們是回來帶孩子到打工的城市裏去的,對於自己的兒子成為名人和榜樣一事,他們一點都不知道。

他們回來的第二天,杜秀青就趕到了桂家村。

見到桂智明的父母的那一瞬間,杜秀青幾乎都不太敢相信,眼前這對看上去瘦弱蒼老的夫妻是桂智明的父母。

看得出,打工的生活非常艱辛,夫婦兩人的雙手比常年在農田裏勞作的農民的手還要粗糙,臉上布滿了皺紋,寫滿了疲憊。

看到杜秀青的時候,夫婦倆有些意外,也有些緊張。

“智明是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你們有這麽好的兒子,真是好福氣。智明現在是全國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智明被授予餘河縣優秀好少年的光榮稱號。”杜秀青說。

“這個我們也是剛剛知道,感謝杜記對我們家孩子的關心,謝謝!”桂智明的爸爸說。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獨自留守在家,能把自己照顧好已經很不容易,他還主動擔負起照顧孤老***擔子,這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動不已。許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個人十幾歲的孩子卻做得很好。我們感動的同時,也感到心酸,孩子太不容易了。”杜秀青說。

“是啊,是我不好,我不該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裏,可是我也是沒有辦法啊!誰願意和自己的孩子分開呢……“桂智明的媽媽哭著說。

“杜記,不瞞你說,我們在外麵打工過得實在不是人的生活啊,租住在窄小的平房裏,又潮濕又陰暗,生活條件比我們家裏還差。孩子去了讀也難,去打工子弟學校條件比我們村裏的學校還差,進城裏人的學校我們又進不去,真難啊!而且就算孩子跟著我們,也是一樣沒有人管,我們的工作早出晚歸,往往是早上五六點就出門了,晚上十點還沒下班。所以,這麽多年,我們都不敢說要把孩子帶到身邊去,我們心裏何嚐不想孩子呢?”桂智明的爸爸說,眼裏也溢滿了淚水。

“你們在廣東做什麽工作?”杜秀青問道。

“我們一沒有文化,二沒有技術,隻能做最苦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錢。對村裏人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們在一家陶瓷廠打工,我負責搗陶瓷泥漿,他媽媽做下水,就是給陶瓷胚過水,把一些雜質去掉把表麵抹得光滑。”桂智明的爸爸說。

難怪他們的一雙手都那麽粗糙,原來是常年和泥水打交道。杜秀青心裏不免又一股心酸襲來,這些農民工出去掙碗飯吃真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