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征討逆(1 / 2)







張皇後話語一落,文武眾臣齊齊將目光看向猶如熟睡中的蹇義。

朝堂吵雜如菜市場,蹇義猶能置身事外,如老僧入定。

蹇義的養氣功夫,令滿弘文閣之人無不歎服。

聽聞張皇後垂詢,蹇義耷拉的眼皮子動了動,緩緩張開,一雙昏黃老眼狀似無神至極。

朝張皇後方向施過禮,這才悠悠開口:

“皇後垂詢,老臣不敢不說個人淺見。”

“英國公與楊首輔所言俱有道理,如此紛爭難下,非朝廷之福。”

“依老臣看法,樂安州平叛一事迫在眉睫,倒不如讓襄王殿下和鄭王殿下一起領兵征討。”

“待戰事終了,以戰功而論,優勝劣汰,想必朝堂紛爭就能平息,此乃老臣一家之言,恭請皇後聖裁。”

蹇義的話讓文武大臣們齊齊一怔。

不管是想捧鄭王朱瞻埈上位的文官集團,還是擁戴朱瞻墡的勳貴武將,全都暗暗點頭。

紛爭難下,誰都說服不了對方。

蹇義的主意倒也是個辦法。

張皇後在簾後鬆了口氣。

果然還得是蹇義深得上意。

眾臣紛爭如此之久,張皇後一直沒露出自身傾向,自然說明不管哪方言論,都沒說中張皇後的心意。

人老成精的老臣,揣摩上意功夫如火純青,當得上一句君臣相得益彰。

張皇後清幽聲音響起:

“就依蹇大夫所奏,增補襄王朱瞻墡為監國。”

“待四鎮邊兵抵達京師,鄭王領遼東薊州兵力,襄王領宣府大同兵力,共同發兵樂安州平叛。”

張皇後的話,一錘定音,總算將喧鬨一時的繼位之爭暫時壓下。

可嗅覺靈敏的一眾文武官員卻是察覺出一絲異樣。

朱瞻墡是張皇後親生,按理說張皇後肯定支持嫡子朱瞻墡繼位。

因此剛剛爭論之中,文官大佬夏原吉一直沒有下場。

就是在等張皇後表明傾向之後,以他文官之首的身份與之相抗。

必要時候,甚至可以考慮以整個內閣、乃至文官集團相脅,逼張皇後放棄立場。

沒想到張皇後居然毫無為自己親兒子站隊的打算。

難道張皇後真如此大公無私嗎?

顯然不可能。

怕不是張皇後和襄王,母子之間有了抵牾。

探明張皇後態度,以夏原吉為首的核心小圈子文臣,一個個大感振奮。

離開之時,嘴角忍不住噙上笑意。

站朱瞻墡一方的張輔柳升郭璡等人,也紛紛想到此節。

張輔滿臉深沉,不知在想什麽。

柳升郭璡等人,卻是藏不住憂色。

這下擺明車馬,各有所屬,若朱瞻墡不能順利登基,自己的仕途也算是走到頭了。

朝堂間洶湧激流平息下去。

隻是化為暗流,在平靜水麵下奔湧,局勢更加微妙凶險。

六月二十二。

四鎮兵馬終於齊聚北京城!

到了領兵親征樂安州的時候。

短短十天時間,漢王朱高煦的叛亂聲勢又大了不少。

樂安州城池加高數尺,城內兵甲鮮亮,氣氛肅殺。

一杆大纛樹立在漢王府大門前。

旗上“靖難”兩個血紅大字,讓人眼熟而又詭譎。

世事就是如此荒誕。

二十三年前,同樣這杆靖難大旗,在如今的北京城中樹起。

當時還年輕的燕王二子朱高煦,身為前鋒勇不畏死,在腥風血雨中驅騎奔襲,立下不世功勳,卻最終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二十三年過去,朱高煦重新披上甲胄,再次創業。

樂安州街上不斷有滿臉凝重的叛軍兵卒列隊匆匆而過,叛將騎著高頭大馬肆意在街上奔馳。

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