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德妃賢妃之選(2 / 2)







況且番邦屬國之女,多粗鄙無教養,納入後宮陛下不覺得磕磣嗎?

隻是納番邦之女為妃早有先例,洪武帝的例子不說,永樂帝晚年也極為寵愛來自朝鮮的權賢妃,群臣倒沒有再出言反對。

滿堂文武,隻有極少數人隱隱猜到朱瞻墡的用意。

蹇義微闔的眼皮一抬,閃過一縷精光,旋即再度闔上,嘴角已掛上微不可查笑意。

張輔身軀微震,霎那間湧起激動神色,可很快黯然輕歎一聲,整個人都蕭索了幾分。

利令智昏,悔不當初啊!

張太後餘怒未消,倒沒猜出朱瞻墡的目的,隻是不冷不熱應了一聲:

“皇帝陛下已經大了,這些事自己拿主意就行,何必來問哀家。”

於是,納妃一事就這麽過去。

不少朝臣將注意力全放在朝局權力爭鋒之上,沒多少人留意朱瞻墡最後對德妃賢妃的人選安排。

一通繁文縟節。

皇帝納妃也是一件大事。

當內宮宦官捧著鳳冠霞帔敲響唐嫣居住的小院之時,可把唐嫣一家老小差點嚇壞了。

唐嫣雖然不知因為此事,朝堂劍拔弩張,差點鬨翻,可依然為之感動落淚。

唐嫣對此本沒抱什麽期望。

朱瞻墡登基之後,也從未提過此事。

仿佛已經不記得當初阪泉驛的那番談話。

可唐嫣想不到,朱瞻墡竟是一刻不曾或忘。

唐嫣心情忐忑接過宮裝,在父母孩子好奇目光之中熱淚盈眶。

千叮囑萬囑咐,讓父母一定要帶好孩子,又對已粗通人事的幼齡孩子淳淳交代,這才懷著一顆揣揣不安的心,踏入深淺未知的皇宮大內。

而此時,告病返鄉的胡儼,終於應召來到北京城。

胡儼此時已六十五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

胡儼算是永樂洪熙朝間,如今還在人世的,首屈一指的大儒。

胡儼在洪武朝時中舉登科,可官最大不過做到知縣,到朱棣靖難成功,在解縉推薦下,胡儼以精通象緯氣候之學,超拔進入內閣。

也就是說,朱棣對胡儼有知遇之恩。

胡儼此人學識滿腹,聰明絕頂,可為人頗為贛直,自是當不好位置如此顯赫的官僚。

之後被朱棣調去擔任國子監祭酒(類似於國立大學校長職務),不再參與機務。

後來永樂帝重修《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天下圖誌》,都是由胡儼擔任總裁官。

到永樂帝朱棣不明不白死於榆木川,朱高熾繼位登基,其中詳情,以胡儼的腦子,自然有所猜測。

胡儼至此大失所望。

加上年歲已高,在贛直心態作祟下,乾脆告病辭官回鄉,頤養天年。

按原本曆史,朱瞻基即位後,也曾召喚胡儼進京,以禮部侍郎位置挽留,卻也被胡儼毫不客氣辭退,返鄉當起了閒散老翁。

胡儼如此宿儒,心中自有一腔浩然正氣養生,在家鄉生活了近二十年,一直活到八十三歲才辭世。

期間不少朝廷重臣拜訪,以師禮相待,胡儼從不言個人私事,每歲僅夠衣食足矣。

在這浮躁險惡世間,胡儼孑然而立,猶自孤獨守著儒家克己持正的原則,為後世儒生,立下儒家修身典範。

如此一個滿身正氣,性格贛直的宿儒,朱瞻墡也並無太大把握,說服他留在京城繼續為大明發光發熱。

畢竟說起人品,朱瞻墡比之朱高熾朱瞻基,也沒好到哪裏去。

甚至陰險狡詐猶有過之。

沾染兄長之血的手,能否握上胡儼這位宿儒的乾枯手掌呢?

【書友大大們,辛苦點點催更和免費小禮物哈,最近數據掉成馬了,哭唧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