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朱瞻墡的宏大願景(1 / 2)







漢王一係人馬當場釋放,在徐恭帶著錦衣衛嚴密看管之下,回到京城荒廢許久的漢王府中。

隻是可憐了王斌,白白當了一隻儆猴的死雞。

朱瞻墡帶著蹇義等人回到禦書房,已經忍了許久的諸位重臣再也按捺不住,紛紛開口:

“陛下,此事......此事太過匪夷所思!”

“聖上,您不怕漢王此獠賊心不死,繼續作亂嗎?”

“皇上,依臣之見,要麽將漢王處死以儆效尤,要麽廢為庶人趕去鳳陽,不可縱虎歸山啊!”

......

眾人七嘴八舌。

唯有胡濙一臉笑容,似有所悟。

朱瞻墡看向胡濙,淡笑問道:

“胡侍郎有什麽要說的嗎?”

胡濙會意笑笑,拱手道:

“微臣以為此事一舉多得,聖上思慮深遠,微臣佩服。”

朱瞻墡興趣盎然:

“胡侍郎,你且說說,都有哪些好處?”

胡濙侃侃而談:

“一可體現聖上寬宏大度,不忍加害至親的仁君風範。”

“聖上與漢王約法三章,立碑為記,但凡漢王敢回到中原,天下萬民共討之,已是杜絕漢王一係繼續作亂的路子。”

“二可以呂宋之礦產糧食,彌補我大明不足。”

“呂宋地處炎熱,作物一季多熟,若能推廣我大明耕種之法,稻米產量驚人。”

“如此用兩千料寶船經大洋源源不絕運到京師,再分至九邊兵鎮,可極大減少漕運損耗。”

“加之呂宋多火山,盛產各色礦物,我大明向來缺乏銀銅之礦,朝廷隻能以紙鈔替代。”

“大明鐵礦品相也頗為低劣,致使造出的兵刃火器質脆易裂,若能取呂宋鐵礦冶煉,想必火器威力還能再勝一籌。”

“其三,呂宋蠻夷之人多野蠻不堪教化,反複無常,無懷恩戴德之心,若能以大明子民代之,百年之後,呂宋儘為我大明之地矣。”

“陛下不費朝廷一兵一卒,拓地萬裏之外,畢功於百年之後,思慮深遠之處,臣自愧不如。”

朱瞻墡哈哈大笑。

胡濙的這記馬屁拍得舒服。

正要補充幾句,黃淮猶豫反駁道:

“胡侍郎,聖人有雲有教無類,怎可說呂宋蠻夷之人不堪教化?”

“就算如匈奴鮮卑,契丹女真,乃至蒙古諸部,崛起之初如野人,百年之後,也儘心慕我華夏文教,世上焉有不堪教化之民?”

胡濙嗤笑一聲:

“黃學士不曾出過大明,自是不明其中隱情。”

“胡某泛舟海外十餘年,到過大大小小番國幾十個,見過各種各樣化外之民。”

“依胡某之見,可將人分為三六九等。”

“其一自是我華夏子民,受千年文教,個個聰慧敏銳,見識廣博。”

“其二為西域波斯天方乃至極西大秦等國之民,文教與華夏殊異,雖不如華夏璀璨多彩,卻也不可小覷,有其獨到之處。”

“其三為朝鮮安南東瀛等國民眾,受華夏文教熏陶數百上千年,啟迪智慧,也儘可堪教化。”

“其四為塞北諸胡,旋起旋滅,可堪教化者融入我華夏之中,不可堪教化者或是遠遁而逃,或是毀於後起者之手。”

“其五為南洋諸島土人,頑冥不靈,生性固執而愚昧,可堪教化者十不足二三。”

“其六為極西之處昆侖奴,膚色黎黑如炭,與野人禽獸無異,每日果腹就與願足矣,不會去多想明日之食從何而來,完全不堪教化。”

胡濙的一番話,觸及黃淮等人知識盲區,頓時幾人訥訥不知該從何處辯駁。

畢竟其他人可沒有像胡濙那般,走遍南洋西洋諸國。

他們唯一見過的是隨鄭和寶船來到大明朝貢的番國使臣,言語不通,隨行多配有當地大明僑民協助翻譯。

如今細細想來,這些番國使臣,朝覲之時確實常常行止失措,執拗不可溝通。

朱瞻墡含笑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