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三人行(1 / 2)







北京城一處三層樓高的高雅酒樓。

整個三層被包了下來,僅僅坐了三個人。

楊榮,夏原吉,楊士奇。

這三人,每一個跺跺腳都能讓大明朝政動蕩不安。

楊榮低低將事情來龍去脈說完,楊士奇已是難掩驚慌。

楊士奇出身貧寒,一歲喪父,母親帶著他改嫁予德安同知羅性,楊士奇因此改姓羅。

一次羅家祭祖之時,羅性偶然發現楊士奇自己捏了土人,供作楊家祖先祭奠,羅性因此大為欣賞讚許。

於是讓楊士奇改回楊姓。

之後羅性戍邊去世,楊士奇帶著母親返回德安,四處顛沛流離,一邊教書養家糊口,一邊奉養母親。

期間參加過科舉考試,無奈落第。

之後建文帝修纂《明太祖實錄》,楊士奇被官員舉薦,以布衣身份入翰林院成為編纂官。

再後來朱棣靖難成功,楊士奇和楊榮一樣,身姿極為柔軟,迅速歸順朱棣成為永樂朝大臣,絲毫不念建文帝知遇恩情。

楊士奇和楊榮兩人老家相近,境遇相似,年齡相仿,兼且都姓楊。

因此迅速結為莫逆之交。

楊士奇也是從小窮怕了。

得知楊榮私下搗鼓海外貿易一事,楊士奇竭儘家財入股參與。

如今吉安府泰和縣的楊家再不複原先的破落戶形象,一躍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楊士奇之子楊稷,在家鄉更是橫行無忌,驕奢侈靡,活脫脫官二代富二代作風。

按理說楊士奇原生家庭條件比起郭璡,還要差上極多。

可惜人生際遇不同。

楊士奇有了楊榮這個異父異母的同姓好兄弟提攜,一朝翻身,家庭條件從社會最底層一躍成為江南富豪。

而郭璡素來被楊榮這些人鄙夷,覺得他身為文官粗鄙不文。

更沒有人肯提攜他私下一起做點投資啥的。

郭璡空有一番發財上進之心,可惜鑽營無門,也隻能恨恨作罷。

可至於是福是禍,塞翁失馬,誰能說得清呢?

楊士奇被楊榮說得心驚膽顫,惶惶不安。

在座之人,官職最大的夏原吉,卻是安之若素,手撚胡須沉吟不語。

說起來,夏原吉比楊士奇還要小一歲,可在官場曆練上,夏原吉卻是楊士奇的老前輩。

夏原吉出身也很是貧寒,不過夏原吉自小就有才名。

十六歲在鄉間私塾當教諭,弱冠考入縣學,二十四歲就由鄉薦進入國子監。

屬於自小聰慧,會折騰找門路的人。

之後更是早早被朱元璋慧眼識珠,提拔為戶部主事,巡撫福建。

也是在巡撫福建之時,夏原吉收下楊榮成為門生。

之後建文帝剛繼位,夏原吉就被提拔為戶部右侍郎,已經是大明朝廷舉足輕重的重臣。

楊榮見夏原吉安坐如山,不由焦急問道:

“老師,都火燒眉毛了,您怎麽還坐得住啊?”

夏原吉冷笑一聲責備道:

“勉仁,稍安毋躁。”

“你的養氣功夫呢?士大夫當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一個個都是知天命之人,怎麽毛毛躁躁,跟小年輕一樣。”

有夏原吉這根定海神針,楊榮楊士奇慌亂之心頓時鎮定下來不少。

楊榮訕笑問道:

“老師,莫非您有把握?”

夏原吉撚須搖頭:

“如今建寧府發生何事,海壽這個禍國閹貨手中掌握了多少證據都不清楚,老夫怎敢輕言有把握?”

“無非就是儘量撇清罷了。”

楊榮剛定下來的心頓時再度抽緊:

“學生老家之人怕不是儘數都被海壽這個閹貨禁錮,老家賬冊,書信往來也不知被這個閹貨取走了沒有,學生如何撇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