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記者的下場現在的通訊技術是太發達了,吳記者還沒有回到京城,安江市委給華夏日報社的明傳電文就已經先到了。這份明傳電文主要就是反映吳記者在安江市,利用職權向安江市委宣傳部索要潤筆費以及粗暴乾涉安江市委的工作,替彆人跑官要官的問題。
一開始這份電文還沒有引起報社領導的重視,但是,兩個小時之後,中宣部領導的一個電話打了過來,卻讓他們坐不住了,電話裡中宣部的領導明確要求華夏日報社要對吳記者在安江市出現的問題嚴肅處理。並指出這是中央首長的指示。
這一下子熱鬨了,中宣部黨組召開了緊急會議,專門研究如何執行中央首長的指示,對吳記者進行嚴肅處理的問題。
吳記者剛一回到報社,就被華夏日報社的黃副社長叫去了辦公室,一番劈頭蓋臉的訓斥之後,黃副社長又代表社黨組,責令吳記者停職檢查,他寫回來的那兩份稿件也被收走了。
報社的人確實神通廣大,到了晚上,所有的情況都搞清楚了,正是因為吳記者在安江市做得太過分,得罪了那位任市委書記的太子,這才出現了八號首長親自給中宣部打電話要求嚴肅處理吳記者的事情。
這件事情還不算完,第二天上午中紀委也給華夏日報社打來電話,準備對吳記者的索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一開始接到中宣部的電話時,報社領導還認為隻要給吳記者一個停職檢查,風聲過後讓他進行一下檢討,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畢竟吳記者在社裡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但是,接到了中紀委的電話後,卻讓他們馬上改變了想法。
麵對兩個部委的巨大壓力,報社的領導也頂不住了,他們也知道吳記者這次做的事算是把天給捅破了,他們也很清楚,隻要是中紀委對吳記者展開了立案調查,那就絕不是一件小事了,順藤摸瓜的還不知道要牽扯出多少個人呢!
於是,黃副社長又一次代表社黨組找吳記者談話。在談話中吳記者矢口否認了他曾經在安江市索要潤筆費的問題,至於跑官要官的事情嘛,也隻是在一個非正式的場合下,隨口地講了那麼一句,既然吳記者不承認自己的問題,按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報社記者就隻好派出了報社紀檢書記帶隊的調查組來到了安江市。對吳記者的問題進行調查。
一個副部級的市委書記,再加上另一位正廳級宣傳部長,這兩個人證詞的分量可是非同小可的。紀檢書記到這時也感到問題嚴重了,雖然吳記者的索要賄賂並沒有成為事實,但畢竟吳記者確實這麼要求過。按照有關法律規定,這也屬於未遂,同樣也是要受到法律製裁的。
這一係列眼花繚亂的變化,可是把吳記者的那個同學,寧海區副區長馮旭立給嚇壞了,他知道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他的官帽子是肯定保不住了,現在唯一祈求的就是平平安安地提前退下來。
這件事情可真有意思,吳記者沒有出現問題之前,馮旭立想的是如何能保住他的官位子,現在吳記者出了問題了,他就想平平安安地退下去就可以了。既然都是一樣的結果,也不知道馮旭立一開始為什麼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呢?這就說明了人在不同的情況下,他的訴求是不一樣的。有一句話就可以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兩害相權取其輕嘛。
經過反複的思考,馮旭立寫好了主動要求退下去的申請報告,交到了市委組織部。成為在安江市五區三市兩縣機構改革和乾部定編工作中,第一個帶頭退下去的正處級乾部。
賈正陽在聽到伍僥培的彙報後,隻是笑了笑,並沒有像白牛月當時主動要求退下去的時候那樣,把馮旭立也樹立一個典型,以此來帶動其他人。
賈正陽認為馮旭立這樣做還是識時務的,與其背著一個處分下台,遠不如自己主動要求退下去來的光鮮。看來人就是這麼一種奇怪的動物,在各方麵條件的促使下,有些原先並不情願做的事情,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的。
十天之後,八號首長的公子孟海波給賈正陽打來了電話:“賈兄,告訴你一個消息,那個姓吳的記者被踢出華夏日報社了,調到京城日報當了一個文藝副刊的編輯,行政級彆連降三級從副廳降為正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