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四百四十四章全權代表希臘采用的是議會選舉的政治製度,總理和內閣主導著政治進程,而總統在象征性的職權之外還可以行使一些政府功能。總統、總理任期為四年,由議會選舉產生,可以再連任一次。希臘一院製的議會成員最長任期為四年,但選舉可以提前舉行。
這次希臘發生的主權債務危機,說起來要追溯到二零零一年,當時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於一九九二年簽署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負債率要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十。
然而當時要求入盟的希臘看到自己距這兩項標準相差甚遠,如果不能順利地加入歐盟,這是希臘和歐元區聯盟都不願意見到的情況,這時希臘便求助於美國投資銀行“高盛”,想請他們幫助想想辦法。
高盛不負所托,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十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賬麵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
這個被稱為“金融創新”的具體做法是,希臘發行一筆一百億美元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分批上市。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兌換成歐元,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彙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事實上,高盛的“創意”在於人為地擬定了一個彙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
假如一歐元以市場彙率計算等於一點三五美元的話,希臘發行一百億美元可獲七十四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彙率,使希臘獲得八十四億歐元。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十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裡,因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後才歸還。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使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麵上看僅為GDP的百分之一點五。而事實上二零零四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赤字實際上高達百分之三點七,遠遠超出了標準。最近透露出來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占到其GDP的百分之五點二。遠遠超過規定的百分之三以下。
除了這筆借貸,高盛還為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的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高盛的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他們在這次交易中共拿到了高達三億歐元的傭金。
高盛深知希臘通過這種手段進入歐元區,其經濟必然會有遠慮,最終會出現支付能力不足。為防止自己的投資打水漂,高盛便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二十年期的十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
資本的貪婪性,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得淋漓儘致,而這也是美國公司一貫的做法,不勞動就想獲得豐厚的利潤,是華爾街金融家極力追求的目標。說到底就是一些徹頭徹尾的大騙子。
好景不長,金融風暴爆發後,美國高盛首先陷入了經濟危機,隨即又帶動了希臘整個國家,雙方設計的這場金融遊戲也暴露了。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希臘由此成為了歐盟第一個在金融風暴中資不抵債的國家。金融風暴發生後不久,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宣布,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為“BBB+”
這對希臘政府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後來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和西班牙這四個國家,也隨即陷入了主權債務危機。標普也將西班牙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麵,還暗示由於公共財政惡化,葡萄牙主權信用評級也可能被下調。就此,債務危機在歐盟各個主權國家開始蔓延,形勢愈演愈烈。
為了從金融風暴的危急中儘快走出來,希臘總理隨後宣布削減政府公共開支,提高稅率以應對該國麵臨的嚴重債務危機。但因為希臘長期采取的高於經濟發展水平的福利政策和“寅吃卯糧”的舉債模式,這才造成了如今債台高築的局麵。民眾長期享受慣了,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於是希臘民眾就罷工抗議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