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憶(2 / 2)





可不巧鄭氏乾活時扭傷了腰躺在床上動不了,就把銀子給了大兒媳王氏讓她去崔家提親。

鄭氏清楚王氏平日裡小心思多,可眼下沒有其他辦法,還特意囑咐了她要把事情辦好,對小兒子未來的媳婦兒客氣些,要是搞砸了要她好看。

誰知提親那天,王氏沒去多久便頭發淩亂地跑回了陳家,臉上也是臟兮兮的,跑到正屋坐在地上扯著嗓子就開始哭。

說崔家嫌銀子少不肯嫁,不僅搶了她帶去的十兩銀子,崔家母女還動手把她推了出來。

王氏一邊哭一邊罵,任誰看了都覺得她受了天大的委屈。

鄭氏聽了後原本滿是笑容的臉瞬間垮了下來,躺在床上大喊陳家老大和老二準備去崔家說理。

剛回到家的陳硯站在院子裡也聽到了周氏的話,以為崔雲珠不願意嫁給他,提著新衣裳的手慢慢垂了下來。

他在屋外站了許久,還是進屋去勸了鄭氏:“娘,銀子我不要了,我送她回去本就壞了她的名聲,是我考慮不周。她現在既然不願意嫁,這銀子就當是我的補償吧......今日的事對不起大嫂了,這身新衣裳就當是給你賠罪。”

王氏瞬間破涕為笑,爬起來接過新衣裳,好一頓摸著手上的料子。

沒人注意到王氏在聽到陳硯說銀子不要了時眼底的竊喜。

也沒人覺得奇怪,王氏平日裡這麼斤斤計較的人居然會輕易把銀子拿給崔家,被搶了也不嚷著去搶回來,隻當她是因著銀子是小叔子掙的不好多管罷了。

鄭氏看著失落的小兒子,哪能不曉得他的傷心呢,他沒日沒夜地冒著危險上山打獵不就是心裡有人家嗎?

現在這事變成這樣,唉。

“算了,你自己辛苦掙的銀子既然都說不要了,咱們還去討什麼呢。兒啊,天底下的好姑娘多了去了,娘改日就去問問誰家姑娘到了年紀,保準找一個讓你滿意的......”

崔雲珠聽了陳硯的話早已泣不成聲,原來真相竟然是這樣,陳硯從沒想過不要自己!

陳硯輕輕攬住她:“我後來想了許久,還是覺得你不會做那樣的事情,知道小橋村全村往南邊逃難後擔心你所以找了過來,幸好,幸好......等我們回去和爹娘會合,就請他們為我們做個見證。”

“我也一定還你一個公道!”

二人緊緊相擁,無需多言就已經認定了彼此。

陳家所在的榆林村有許多人也陸陸續續往南邊逃難了,但陳家卻被陳硯說動還未動身。

陳硯常年在山中行走,發現饑荒剛開始時山林深處有條溪流雖然水流減小卻不像村裡的井水、河流那樣幾近乾涸,深山中可食用的野菜也有許多。

隻不過深山多野獸,地形又複雜,村民不敢深入所以才沒人發現。

他認為往南逃,路途遙遠又多變數,家中的糧食可能都支撐不了走到南邊。路上暴亂也一定數不勝數,所以說服了陳父和鄭氏先不急著動身。

往回趕的路上並不太平,周圍的城鎮都已經亂了,大家都想著往南邊逃可以有一線生機,所以路上的難民多如牛毛。

偷摸搶砸都是小事,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組成隊伍,對許多弱勢的難民下手,剛開始還是打人搶糧食,到後來已經開始強搶女人和孩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