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工商稅費改革(上)(2 / 2)

馬強 林環 1180 字 5小時前






“子仲不錯,不過楊老你畢竟是財監局局長嘛,還是你說吧。”

楊萬裡其實也是在謙虛,這些年來,他從大鬆村到紅星營,從平原郡到青州再到鎮北軍,他都兢兢業業的在主動學習,這人不怕老,就怕不學,雖然在創新上,他可能有所欠缺,但在日常事務上,他這個大管家管的也是很好的,最少,從來沒有讓馬強因為錢的事情擔心過。

“那就先說說我們現在的稅賦情況吧。

我們除了官營的產業外,稅賦主要來自於田稅和口賦,田稅很簡單,就是按照田地收入比例交稅,但是因為清分田地後的減免政策,幾乎沒有田稅收入。

而口賦又分為“算賦”和“口錢”兩種。

算賦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人頭稅,人不分男女,從十五歲到五十六歲期間,每人每年須向國家納錢一“算”。商人和奴婢要加倍交納,每人年征二“算”。

這個算賦在先帝時,多為一算一百二十錢,但也時有增加,而我們的算賦按照減稅減賦的原則,收八十錢,一年得錢約七萬四千萬錢。

口錢則為未滿十五歲的少年兒童的人頭稅,我們也減免了。

而剩下的如市租、算緡錢、算車船錢、貰貸稅、牲畜稅、關稅、山澤稅、漁稅中的牲畜稅和漁稅我們也全部減免了,其他幾種預計一年得錢七萬三千萬錢。

可以說,我們鎮北軍的開支,基本上是依靠官營產業所得,否則一年之內,我們就會破產。”

“怎麼這麼點?”

“哎,一方麵是工商稅難收,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百姓大都是自給自足。”

馬強摸了摸胡子,想明白了其中關節。

東漢的經濟特點就是莊園經濟,其他沒有納入莊園經濟的也都是小農經濟,基本都是自給自足,對外的經濟交流很少,商業自然也就不發達了。

這樣的稅賦結構,也難怪曆朝曆代都重農輕商了,你商業稅賦就沒多少麼。

曆史也的確是這樣,一直到清朝時期,稅賦收入依舊是以田賦、鹽稅、關稅為主,其中田賦收入占比高達百分之七十,而明朝的奇葩稅收政策和政治氣候,導致工商稅占總收入不到百分之五。

至於宋朝那種工商稅占比極高的原因,也是因為利潤高的商業如酒、茶、鹽等都是官府專賣,所謂的工商稅,更像後世的國企利潤轉移支付。

而工商稅低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和楊萬裡說的一樣,官府難收啊。

工商稅的征收一般都是依靠貨物,可貨物這個東西不像田賦和人頭稅,那些豪強很容易隱瞞收入,低報貨物,而且基層官吏也很容易和豪強串通,合夥偷稅漏稅。

要知道,宋朝為了征收工商稅,在熙寧十年時就設立了商稅務兩千餘處,一個縣配了一點六個稅務處,專門收稅的官吏就不下數萬人,這個收稅成本,可是大的嚇人,而人頭稅和田賦的收稅成本,就極為低廉了,根本不需要多少專業的稅務人員,鄉裡就可以自行計算。

這也是為何,曆朝曆代明明知道人頭稅會降低人口增長,並且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依舊不改的核心原因。

去掉人頭稅,錢從何處來?真以為當官的都不要工資啊!

激活工商業,健全工商稅,為以後逐漸降低田賦和人頭稅做準備,這些事情的確是應該從現在開始做準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