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偵察趙國邊境線(1 / 2)







平城邑長肥司見狀,內心惴惴不安,心臟不由開始狂跳。</P>

“有胡人騎兵!!警戒!!”隨著他的大叫,衛卒長也大叫道,“鳴鐘!插旗!起燧!響鼓!發集合令!”</P>

戰國時期,城池遇敵,可不是哨兵發現敵人後點烽火這麼簡單。</P>

一般使用烽、表、燧、火苣、鼓、鐘。烽:一種是示警旗 ,5米到6米的帶超長木杆一頭懸掛桔槔,作用是標識敵人數量;表:一種是示警旗,2米長木杆一頭掛有旌旗,標識距離,有時候也當做小型的烽來使用;燧:柴草垛,作用是點燃後示警,晝夜通用;火苣:就是火把,一般長5尺,是晚上示警用具;鼓:及時傳遞敵人進軍信息,晝夜通用。鐘,就是撞鐘,不過一般鐘為報時所用。</P>

作為常年處於趙國與林胡作戰第一線的平城邑,士卒非常警惕,當衛卒長大吼時,城頭的士兵就各自開始工作,經年累月的操作經驗,讓他們迅速完成了插旗,撞鐘,點燃柴草,以及起鼓集合。</P>

隨著隆隆鼓聲作響,城下趙國士卒,提著長槍,盾牌,在城頭架起了拒馬樁,趙國弓弩手也全部集合完畢,搭箭上弦,弩弦拉開搭上弩箭。</P>

平城邑上有趙國的床弩,因此,邑長肥司並不擔心,況且此隊胡人騎兵人數較少,目測五六十人最多了。</P>

但是,讓他在意的,是那在陽光照射下,銀閃閃的盔甲。</P>

銀閃閃的金屬光澤,不會是鐵甲吧?肥司作為一個熟知煉鐵的邑長,自然知道原金屬色的鐵器,極其容易生鏽,這個時代,就算是煉鐵業發達的趙國、韓國、魏國生產出來都是生鐵,含碳量超過2.2%,更有大量硫化物。因此鐵器極其容易生鏽,趙國的鐵質兵器都是上大漆防鏽。</P>

對方能夠使用原色的金屬盔甲,顯然不需要對防鏽在意,這打破了他對林胡騎兵的認知,林胡騎兵並不多,但是多數能有一件皮甲就算不錯了。這些騎兵,帶頭幾人,全身似乎都被銀甲覆蓋,在陽光照射下異常亮眼。</P>

這不同尋常啊,絕對不是他往常所見的林胡部。眼前的情形,讓他預感草原似乎正發生一場可怕的風暴。</P>

\"邑長大人,這些胡人來意不明,我們該如何應對?\"衛卒長急切地問道。</P>

肥司沉思片刻,緩緩開口:\"不可輕舉妄動,你先派人拉幾個熟悉情況的胡人,問清楚進城胡人,這隊胡人騎兵屬於哪的。同時,加強城防,嚴陣以待,務必確保平城百姓的安全!\"</P>

胡人騎兵,神秘而強大,他們的出現讓整個平城邑驟然緊張起來。</P>

當然,雖然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前,趙國也有騎兵,但是趙國整體是以步兵、車兵為主,騎兵隻充當斥候和報信任務。胡服騎射改革後,趙國弓騎兵才成為趙國主要兵種。</P>

亦思娜看到平城邑城牆上的床弩,記得伊晨曾說過,趙國的床弩可射300米以上。</P>

此次偵察,其實是伊晨為了消除騎砍2係統上麵的戰爭迷霧,所以飛鴿傳書給亦思娜,讓她帶少量騎兵去趙國腹地跑一圈,擴寬一下騎砍2係統大地圖的視野範圍。</P>

當然,本來應該擔任主要偵察任務的兩隻美洲角雕,被伊晨打發去偵察北方的匈奴聯軍了。所以南部偵察隻能交給了距離趙國邊城較近的亦思娜所率庫賽特騎兵隊了。</P>

亦思娜挑選了5名女親衛,5名可汗衛士,50名土爾扈特,每人帶2—3匹馬,攜帶肉乾、肉鬆、乾奶酪、馬奶酒、羊奶酒等食物,還有伊晨研發的水質過濾器,幾小時奔襲50公裡,到達了趙國平城邑,按照伊晨提供的趙國草圖,伊晨從後世網絡資料拉出來的,需要跟現實情況與騎砍2大地圖做個比較。亦思娜率領的庫賽特斥候騎兵在趙國邊境縱橫馳騁,他們的目的是偵查趙國的地形、兵力部署以及城鎮布局。</P>

亦思娜要繞過平城邑,再偵察平陰邑後,從後世山西省大同市雁門山繞回丘林聚落。</P>

接著,亦思娜率領庫賽特騎兵們轉頭就走,年輕女戰士英姿颯爽,騎術精湛,猶如一匹矯健的母狼在草原上奔騰,繞著平城邑轉了一圈後,亦思娜便率隊離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