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州,當車進入這裡之後,李恪跟自己前世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這裡更多的是以國有農場為主,部分私人農場為輔。
私人農場,就是曾經給那些世家門閥,允許他們大批量購買和承包的一種類型,最初是以國有商行投資為主,後來允許開放之後,允許部分世家門閥私人購買土地。
當然了,私人土地也是需要按照大唐的官方規定來種植的。
流傳到今天李恪不知道還有多少人保持著,但看起來目前數量也不算是太少。
因為大唐國土麵積廣大,外加城市化的時間非常的早,所以農村並沒有留下太多的百姓,這就有了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能力。
而到了近年,智能化數據的普及,更是讓這些無人機械普及,一戶人家甚至就可以種植數百上千畝的土地。
而且上萬,十萬的估計也是大有人在的,這就讓整個東北平原的人口麵積遠不如李恪所想的那麼密集。
不過這樣也好,曾經輝煌過,然後落下來總是讓人難以接受,但是這樣以農業為主的發展起來,奠定好這裡的主要定位,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了。
畢竟以現在大唐的規模來說,全產業鏈發展是必須的,而且工業方麵也是以各個方麵為主,比如說石油工業,幾乎都是集中在了中華州的阿拉伯州附近,那裡雖然說整體環境惡劣,但是石油產出數量巨大,自然石油工業更加容易發展。
而像是天然氣等工業自然也是會隨著輸氣管道的建設開始不斷的流轉,而像是一些汽車等工業更是要依托人口相對密集的區域進行建設,畢竟汽車工業前期的時候,也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所以大唐現在的工業基本都是按照不同類型分布在大唐的不同各個道州,可以說每個州都有自己的特色工業,這一點倒是很正常。
如果你將這些州看成是一個個國家的話,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
隻不過是沒有國家之間的關稅,貿易限製等等,整體而言還是優勢了許多。
所以,像是東北這片區域,雖然說礦產資源也很豐富,但很多礦產資源隻是探測出來,還沒有進行開采而已。
而剩下的,就要集中優勢進行種植了,顯然東北這片區域,作為大唐唯二的黑土地,當然是最適合發展糧食產業了。
小麥,水稻等產業在這裡都是蓬勃發展。
同樣林業資源也是豐富,還有其他的野生資源等也是有許多的。
集中資源產業,讓東北這裡雖然沒有了重工業,不再像是曆史上曾經是一個工業區域,但它的gd卻並不低,同樣人均收入也同樣不低。
適合的道路才是最完整的,這些發展顯然不是李恪能夠安排的,畢竟經過了一千四百年多了,該怎麼樣發展的,就怎麼樣發展,都是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調整。
而來到這裡,李恪也注意到了另外一點,那就像是新羅州最大的特產,居然還是辣白菜,泡菜。
這個讓李恪就徹底無語了,曆經兩個世界,一千四百年多曆史,還沒改變,這就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