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同魏良卿的談話足足超過了2個多小時,直到快要天黑了,他才放魏良卿離去。
原本這些天因為各種事務交錯而來,讓他顯得有些精神疲憊。但是同魏良卿談完之後,他的精神又再度振奮了起來。
雖然魏良卿帶來了不少壞消息,比如他一直以為的海南島一年三熟,可以大力移民開發,把海南島建成一個商品糧基地。
但是魏良卿在海南島待了一年之後,便老實的告訴了他,海南島的畝產大約同北方差不多。而且除了中部一小塊區域有一年三熟田,東部部分區域有一年兩熟田之外,大部分地區都隻種植一季水稻。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海南島一年有超過150天以上的暴雨天氣,極端的年份還有超過200天的。
基本上三天一場暴雨的氣候,這土壤中就算有什麼養分也都給衝跑了。再加上海南島地形特殊,中間高而四周低,因此農業區全部都在環繞島一圈的3、40裡內。這樣的地形一旦到了夏天的雨季,低地農業區便很容易遭遇到洪澇災害。
再加上島上的官員覺得海南同大陸不相連,即便是有什麼政績朝廷也看不到,彆說朝廷了,就是相距不遠的廣東上官都不曾關心過海南。
因此這些官員上了海南島,就想著怎麼才能調回大陸去。沒希望回去的不願意理政,有希望回去的則拚命盤剝當地百姓,好賄賂上官。在這種狀況下,海南島的水利也就等於基本沒有了。
一個常年雨水充沛的地區,對於農業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氣候條件。但是如果缺乏水利設施的話,這些雨水自然就變成了禍害了。
海南的百姓或是避開中間的雨季,或是隻種春天的一季,也就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了。
而海南島的糧食生產雖然能夠自給自足,但是主要還是依靠從南洋傳來的紅薯,和島上的野生椰林,並不是大米。
而對於海南島的開發,也同樣存在的很多問題,現在的海南島除了沿海地區的平原農業地帶,內陸還處於完全沒有開發的原始森林狀態。
據魏良卿在島上的親自調查,發覺島上的內陸山穀都是參天巨樹,五六個人都難以合抱,有些地方根本難以進入。這些樹木種類不一,大多數連當地的向導都不認識,但是有一位同行的官員倒是認出了不少名貴樹種,可以用來製作家具或是船材。
而在沿岸地帶容易被開發出來的農業區域,這裡的田地大多都被不到島上人口10%的地主所擁有。是以想要向島上遷移人口,就必須要先對島上的森林進行砍伐。
但是內陸地區的生黎對於外人並不友好,他們似乎非常反感外人進入內陸開發這些森林地區。而且同當地人相比,從大陸來的百姓很容易就得上瘧疾。
去年從大陸遷移到海南的人口大約有3千多人,但是因為急病和被生黎襲擊死傷了百多人,因為不耐於海南的氣候和畏懼艱苦的開荒工作,又逃亡了不少,最後剩下的移民大約不到半數。
魏良卿在調查了全島之後,便在同雷州半島隔海相望的秀英港,南端崖州感恩縣三亞港建立了兩個農業基地,從當地大戶手中購得土地3500畝,並從山東、浙江遷移了700餘人。
魏良卿還對崇禎提到,在他巡遊海南全島尋找合適的建立農業用地時,有幾名私采銅礦的商人想要請他幫忙說項,讓當地昌化縣知縣張三光不要禁止他們開采亞玉山的銅礦。
朱由檢細細了問了幾句,才發覺這個銅礦的位置居然同後世的石碌鐵礦在同一個區域。
朱由檢饒有興趣的詢問了這個銅礦和附近的地理位置,發覺此處離儋州安海司大約160裡,離八所港則隻有100裡,如果能夠順便把石碌鐵礦也開發出來,倒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不過這顯然不是當務之急,重要的是,要對海南現有的官員作出調整,同內陸的生黎達成和解,把他們納入到大明的治理之下,方才可以對海南島的水利進行係統的規劃,並開發島上的森林和其他自然資源。
當然魏良卿也有好消息帶了回來,海南島現在的糧食產量雖然不足以外運,但是其土壤施加了鳥糞石和農家肥之後,畝產大致能同蘇鬆一帶持平,達到每畝3石-4石稻穀的產量。
可見隻要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設施和足夠的肥料,海南島還是有希望開發成為糧食產地的。不過比起把海南島當做糧食基地,倒是種植經濟作物和良種培育基地更為合算。
海南島適合於椰子、甘蔗、棉花的種植,而在保證了水利設施之後,一年三熟的氣候條件,足以讓此地培育良種的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