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眼底的光(1 / 2)







林知瑜是個行動派,秦雙喜同意之後,她便直接去找了李光明,把自己想在村裏辦學校的想法跟他說了。

“這事兒還真不好辦,前幾年我也打算在村裏辦個學校,但縣裏的教育局不同意,給的理由是咱們村太窮,興師動眾把學校辦起來了,給分配個老師,又來不了幾個孩子,那不是浪費了資源了嗎?

還有大喇叭村那個學校是二層樓,教育局把資源集中給到他們那邊,周邊村有孩子想上學讀書的都去那裏。”

易水村沒有學校,村裏有想讀書上學的孩子都是去隔壁大喇叭村。

因為太窮辦不起學校,也沒有老師願意來,還有就是村裏的人大多都還是老思想,人嘛識幾個字會寫自己名字就行,上學讀書有啥用?上半天能一定能考上大學?就一定能有出息?

而且上學讀書需要花一大筆錢,家家戶戶都靠種地為生,一年忙到頭也就剛能解決溫飽而已,根本掙不了幾個錢,本就是勒緊褲腰帶過生活,哪兒有那麽多錢去供孩子上學讀書呢。

再說了,村裏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都上學讀書肯定上不起,讓其中一兩個去了會讓其他孩子心裏不平衡,索性就一碗水端平了,大家誰都別上。

費錢又耗時間的事情他們才不乾。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們去山裏撿些木柴,挖些野菜啥的,還能幫襯著家裏過日子。

“我是這樣想的,咱們也不用急著興師動眾地建學校呢,先在我那蔬菜基地的木屋裏搞個試點,村裏有願意去上學的孩子就去,一個學期交五塊錢,不願意去的也不強求。

也不用上麵給分配老師,秦雙喜就可以勝任,大喇叭村小學的老師估摸著中專畢業的多,學曆還沒秦雙喜高呢。

秦雙喜不僅有高中學曆還擅長畫畫,教村裏的孩子學知識足夠了。

一開始沒人去這是肯定的。

畢竟大夥手裏都不富裕,但慢慢地不都有工作了嗎?這手上有了錢自然會為孩子們多打算。

李叔你多宣傳宣傳,讓大夥意識到學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到時候他們自己就會讓孩子們去上學了。

等村裏願意上學的孩子一多,咱們再辦手續。”

先搞個試點?

這倒是個好主意。

“行吧,這事兒就按你說的辦,宣傳工作我去做。”李光明點了點頭,心裏有幾分振奮,上學讀書的孩子一多,又不用分配老師,到時候上麵總歸能同意辦學校了吧?

易水村若是能有自己的學校,那就可太好了。

李光明在外麵接觸的多,深知讀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遠了不說,就說宋嶼川,那可是讀了書考上了大學,才分配到國營單位裏端上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宋嶼川很受廠裏重視,還成了重點培養對象,往上升的也快,年紀輕輕都坐到了主任的位置,而且工資高待遇好,以後得前途無量。

而且宋嶼川讀書的時候,家裏賊苦,他跟宋母二人靠著那六畝的荒地過活,宋母教導的好,宋嶼川也爭氣,那學費跟生活費都是娘兩一點一點攢出來的。

李光明心思一動,打算把宋嶼川的故事整理了一下,當成宣傳例子。

“對了,李叔,我那蔬菜基地打算找三個人,兩個白天幫著乾活兒,一個晚上幫著看守,晚上看守的得是個男的。”

林知瑜不想林母太累,畢竟帶孩子已經很辛苦了,到時候讓林母給做做飯,看著點兒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