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091 字 5個月前




:[]

明夏議和,一直拖到秋末才談判結束。

第一,西夏趁虛而入吞掉的地盤,全部都得吐出來,恢複到宋徽宗的宣和末年局麵。

第二,大明出兵占領的和南軍司城以及喀羅川河穀,還有震武城以及浩門河河穀,此為無可爭議之中國疆土。

第三,兩國約為父子之國,大明為父,西夏為子。西夏國主,應當稱呼大明皇帝為阿父。

第四,兩國恢複貿易往來。大明不得阻撓西夏往漢地出售青白鹽,西夏也不得阻撓境內部落往漢地賣馬。

條約就這四點,非常簡潔明了。

什麼父子之國、兄弟之國,如果不能取得壓倒性勝利,其實也就占點口頭便宜。

可如果發展到滅國程度,比如大明把西夏滅了,那麼很多地方就能借題發揮!

條約之外,還有一個情況。

西夏答應歸還銀州,而蕭合達卻還占著銀州。這就顯得很微妙了,地盤屬於大明疆域,將士屬於西夏軍隊,蕭合達卡在那裡難決去留。

偏偏西夏還得供應糧草,害怕把糧食斷絕之後,蕭合達直接帶兵投了大明。

相比起西北局勢,南方情況更受朱銘關注。

“這個李寶,他又想搞什麼?”朱銘有些頭疼,把王淵發來的信件扔在桌上。

張鏜早已從山東回來了,目前擔任兵部侍郎,給參加會議的眾人簡述情況:“荊江洪水退卻之後,我軍水師與偽楚水師多次作戰。因火器犀利,我軍水師獲勝數場,偽楚水師殘部已不敢出洞庭湖……”

“我軍水師控製長江之後,李將軍先是攻占宜都和白水鎮,繼而用火炮強攻拿下鬆滋,徹底確保四川物資的東運安全……”

“隨即揮師攻打公安,雖然拿下此城,但偽楚士卒奮死巷戰,我軍死傷四千餘人。其中,陣亡及重傷者六百餘,李將軍就此下令停止南征。太子那一千重甲侍衛,另有六千夔州士兵,被分批運往海門,練習乘坐海船……”

已然回京的閣臣種師道,也被請來開會,聽完信件內容說:“看來偽楚那邊士氣高昂,李將軍攻下宜都、鬆滋和公安之後,認為繼續強攻傷亡太大,打算瞞天過海先攻略東南。”

王稟說道:“可是一應糧草輜重,都已運往荊襄。就連兩淮新軍,除了部分駐紮淮南,其餘也是調去荊江一帶。他說打東南就打東南,士兵和糧草都飛過去不成?”

朱銘揉著眉心說:“正因為我們大舉調兵運糧,鐘相和趙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任誰也想不到李寶會去打東南。”

張鏜疑惑道:“李將軍隻調了七千兵去海門,再大規模調運軍隊糧草,必然會引起敵人注意。他這七千兵如何能收取東南?”

朱銘說道:“從細作發回的消息來看,趙佶手裡的兵,一部分在福建、江西兩地剿賊;一部分布置在江州方向,隨時可能出兵幫鐘相打仗;一部分布置在長江以南設防。反而是杭州,隻有趙佶新編的三千禁軍。”

“他要坐海船直取杭州?”石元公驚道。

“肯定是。”朱銘哭笑不得。

另一個時空的李寶,直接從杭州坐船奔襲山東,還能全殲數萬金國大軍。

現在的李寶,從長江口坐船去杭州算個啥?

以宋徽宗表現出的軟弱性格,杭州城外突然出現七千大軍,能有什麼反應可想而知。

眾人麵麵相覷,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因為這種戰術思路,以前雖然也曾有過,但礙於各種因素都戰果不大。比如漢武帝時期,就讓一路偏師從山東渡海,配合主力夾擊朝鮮半島。

但也不能說不行,有時候打仗總得玩點新花樣。

當年趙匡胤滅南唐,就是開創性的搭浮橋過長江,李煜得知消息還嘲笑此乃兒戲。

幾裡長的浮橋,大軍踩著浮橋過江,不是兒戲又是什麼?

然後,南唐沒了。

兩日之後,朱銘終於收到李寶的親筆信。

信中詳細敘述了荊湖戰場情況,洞庭湖周邊是鐘相的大本營,那裡的百姓雖然過得很艱苦,但一個個都把鐘相視為救世明尊。

不管大明軍隊的軍紀有多好,當地百姓始終不買賬。

明軍每次出兵,剛開拔不遠,就有百姓給鐘相通風報信。長江裡隨便一艘小漁船,都有可能主動為鐘相提供情報,而李寶又不可能把沿途百姓全殺光。

還有偽楚軍隊打仗不要命,越是靠近洞庭湖,偽楚守軍就越難打。

李寶在信裡說,強行滅亡偽楚,他現有的兵力能夠做到,但最後極有可能傷亡過半。

不如直取杭州!

朱銘左思右想,決定信任前線主帥,回信隻有一句話:“君可便宜行事,注意海上風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