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楊再興】(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707 字 5個月前




:[]

福建那些農民軍領袖,破例得到皇帝召見。

眾人振奮不已,誓為天子效命。

最大的反賊頭子範積中,不願再打仗,被安排帶著妻兒遷徙玉沙,擔任漢陽府玉沙縣的主簿。

其餘不願打仗的,大多賞賜一些錢糧、種子、耕牛,扔去荊江兩岸開荒種地。隻要堅持三五年,個個都是小地主,而且允諾他們五年免稅。

看起來朝廷很摳門,但這些人居然都願意。

因為他們全家都可離開福建,不必擔憂有人報複。一切開荒條件給足,非但生活無憂,而且頗有奔頭。皇帝還承諾,將在他們墾荒的村落,建立村塾安排讀書人來教書。

餘下之人,皆願參軍。

範汝為、葉徹、張雄、嶽吉四人,乘船南下到達嶽州,便與其他起義軍領袖分開。他們將前往安鄉縣接收部隊,並在那裡練兵防備鐘相反撲。

葉徹就是福建義軍第一猛將葉鐵,他抵京之後正式改名。

葉徹還有個兄弟叫葉瓊,也在福建鬨出很大名頭。

嶽吉卻是範汝為的妻弟。

曆史上,這些人是被韓世忠剿滅的。

但他們搞有肉同吃、有田同耕那套,在福建的群眾基礎太好了,甚至還把兩個負責招安的官員給策反。

韓世忠在剿匪過程中吃了大虧,被弄得破防鬨著要屠城,還是李綱勸說才作罷。

坐船來到安鄉縣城外,縣令董思道、守將徐夢德親自出城迎接。

聽說徐夢德是李寶麾下大將,範汝為等人立即變得態度恭敬——徐夢德乃鹽商之子,李寶攻取巴州之時,主動帶著船隻和家丁來投靠。

徐夢德說道:“你們來了就好,就兩個任務。一是肅清本縣教匪,二是死守城池防備鐘相。”

“徐將軍要帶兵離開嗎?”範汝為問道。

徐夢德說:“除了嶽州之外,荊江以南的精銳,皆要北上防備金人。”

開春之後,河北、山西已經出現小規模戰鬥。

不斷有金兵和偽軍南下,試圖劫掠錢糧,甚至還想依靠恐嚇奪城。

而河北、山西的州縣官員,則依靠鄉兵死守城池,同時以少數精銳設伏遊擊。

比如嶽飛,就已埋伏了敵人六次。每次隻帶數百精兵出發,共計斬俘金兵三百餘、斬俘偽軍兩千多。

今夏小麥收割之時,就是雙方大戰之際。

李寶的精銳主力,也要調往北方,實在沒工夫跟鐘相瞎耗。

徐夢德帶著他們做了一番軍事交接,數日之後就帶兵離開,洞庭湖西北方的防守壓力皆由範汝為承擔。

“還好,都是福建兵。”範汝為看著眼前新組建的部隊,至少在語言方麵不用頭疼。

葉徹哭笑不得:“全是和尚啊。”

何止是和尚,這三千多人皆為福建僧兵!

福建山多地少,李寶在毀廟之後,很多和尚都沒法安置。乾脆跟布政使商量,聯名上報朝廷,把一萬多和尚遷徙到荊江以南。

這裡也地廣人稀,去年才打下來,百姓多為摩尼教徒,和尚們是被扔來摻沙子的。

範汝為手裡的三千多和尚兵,已經全部換裝完畢,而且被徐夢德訓練了兩個月。他們身上的鎧甲,都是精銳部隊換下來的。

輪到縣令董思道給他們介紹情況:“鐘相在鼎州、辰陽、沅江都有駐軍,洞庭湖有朝廷的水師,他們不敢明目張膽走水路。鐘相已經兩次派兵從洞庭湖西岸北上,試圖奇襲攻下本縣,沿途百姓多有匪寇之耳目,將軍萬萬不可大意。”

範汝為皺眉道:“鐘相很得人心?”

董思道解釋說:“鐘相的老巢就在這一帶,他起兵之前就已傳教十餘年,城裡和鄉下到處都有他的徒子徒孫。曹侯(李寶)去年征討鐘相,即便水師大勝,已經控製洞庭湖,但依舊打得步履維艱。時不時就有百姓在後方造反!”

“應該推行仁政,彆再征苛捐雜稅。”範汝為說。

董思道苦著臉說:“去年就賦稅全免了,今年隻征正賦而已,這還不叫施行仁政嗎?依舊還有許多冥頑之徒,背離朝廷心向偽楚。”

範汝為撓頭說:“那確實難打。”

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玩的也是團結百姓那套,知道獲得了底層民心有多可怕。

曆史上,南宋剿滅鐘相、楊幺起義,打下一個水寨就全部屠光。這樣依舊沒有效果,甚至發展到摧毀農田,南宋官兵走到哪裡,就把那裡的農作物徹底毀掉。

還是打不下來,起義軍越打越多,這才有了嶽飛出馬。

嶽飛剿匪的第一道軍令,就是嚴格約束部下,所過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

去年,李寶依靠水師控製了洞庭湖流域,強攻下洞庭湖北岸的城池。雖然已經推行仁政一年之久,但治下百姓的親人從軍者多,有不少死在大明官兵手中,老百姓對大明朝廷是敵視的。

董思道說道:“將軍手裡的兵,不可輕易調離縣城,否則很快就會被敵將知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