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孔子要跟孔家切割】(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652 字 5個月前




:[]

對於孔端友,朱銘的觀感還不錯。

至少這位沒有降金,而是帶著族人逃去江南,成為衢州南孔一脈的始祖。

宋徽宗雖然打破限製,但也沒真讓孔家人做仙源知縣,隻是給了他們做這個知縣的資格。

北宋滅亡之時,孔端友的身份是:衍聖公,正八品通直郎(京官),直秘閣,專職祭祀孔子。

他又向宋徽宗推薦了族人孔若采,前兩年擔任濟陰縣主簿。

“臣請獻前朝廟祀朱印!”孔端友雙手托出一枚印章。

這是在表明態度,前朝的官印咱不要了,請大明賜下一枚嶄新的。

朱銘微微一笑,指頭在椅子扶手敲了敲,白勝立即上前把印章接過來。

見太子願意收印,孔端友長舒一口氣。

朱銘拿到印章瞅了兩眼,問道:“聽說孔家有吳道子親筆所畫孔子像?”

孔端友回答:“確有一副。”

朱銘說道:“東京的皇宮裡,也有臨摹這幅畫像來收藏。吾觀孔子佩劍,劍鞘又細又長,似不是戰國初年所能有的。”

孔端友一怔,不明白朱太子是啥意思。

朱銘繼續說:“《史記》有載,孔子身長九尺六寸。畫像上那把佩劍,從孔夫子的胸口,斜著延伸到孔夫子腳踝。如果豎直了,這把劍大概有孔夫子的下巴高。就算孔夫子的頭大,此劍也該有七八尺長吧。身高九尺六寸的孔夫子,若在周遊列國時遇到賊寇,如何能拔出七八尺的長劍呢?吳道子畫得也太不用心了。”

此言有理有據,孔端友隻能附和道:“確實畫得欠妥。”

朱銘問道:“孔先生覺得,那副孔子佩劍圖,是把孔夫子畫矮了,還是把佩劍給畫長了?”

孔端友想了想:“許是把佩劍畫長了。”

朱銘又說:“吳道子多半沒見過孔夫子的佩劍。”

孔端友說:“當然沒見過。”

“那他見過孔夫子嗎?”朱銘說道,“他也應該沒見過孔夫子,卻不知如何畫出來的。”

孔端友終於感覺不對勁了,解釋道:“唐時有秦漢所畫孔子像,吳道子應該是臨摹秦漢畫像所畫。”

朱銘笑問:“孔先生能夠篤定嗎?孔夫子真就長得是畫像上那樣?”

孔端友欲言又止,猶豫了好半天,終於回答道:“不敢篤定。”

“那將此畫像供奉數百年,孔家究竟是在供奉何人?”朱銘質問道。

“這……”孔端友開始額頭冒汗,辯解說,“畫像隻求神似,後人供奉的是心中之祖。”

朱銘再問:“心中既有先祖,又何必再供奉來曆不明之畫像?此非舍本逐末嗎?大明的太廟裡,也隻供奉祖宗牌位,不敢讓人胡亂畫像,就是害怕畫得有差錯褻瀆了先祖。”

孔端友隻能說道:“臣回家之後,立即讓人撤去紙畫像與木板像。”

“先生乃至孝之人也!”朱銘讚道。

孔端友一肚子鬱悶無處發泄,朱銘這句話說得太狠了。孔家今後再敢供奉孔子像,就全都是不孝子孫!

朱銘又說:“我心中有疑惑,還請先生開解。曲阜的文宣王廟,到底是官廟還是家廟,到底是文廟還是孔廟?”

孔端友回答:“大明還未冊封,若按前朝製度,曲阜的文宣王廟,既是官廟也是家廟,既是文廟也是孔廟。”

“怎能公私不分呢?”朱銘一臉驚訝表情,“如今的大明朝廷,連內帑與國庫都分得明白,孔家竟然不分清楚這些。”

大明新朝一直拖著不冊封孔家,明擺著有敲打之意。

孔端友哪敢跟太子唱反調?

若是惹怒了朱太子,拖個幾十年不冊封,孔家那才叫尷尬呢。

孔端友說:“確實該公私分明,但憑太子做主。”

朱銘終於圖窮匕見,說道:“我才疏學淺,有一個粗鄙想法。就是今後的曲阜孔廟,應該作為孔子的家廟,把泮橋、泮池這些學宮建築都拆除。欞星門也該拆除,這是皇帝用來祭祀天田星的,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似與孔夫子沒有什麼關係。”

孔端友聽得目瞪口呆,按照朱銘的說法,從孔廟大門到戟門全都得拆。

朱銘還在持續輸出:“孔夫子相比炎黃堯舜如何?”

孔端友連忙說:“自比不得上古聖王。”

朱銘說道:“炎黃堯舜的祭祀之所,也隻在其出生地與陵寢地。孔夫子一生恪守禮製,還是不要僭越為好。今後就按祭祀炎黃堯舜的規矩,隻在曲阜祭祀孔廟,其餘府縣就不要再祭祀了。”

孔端友被驚得話都說不利索,但還是麻著膽子問:“天下士子若要拜孔夫子,難道都要來曲阜嗎?實在是不方便。”

“我會在全國建文廟,”朱銘詳細說道,“曲阜的是孔廟,是孔夫子的家廟,也是孔氏一族的私廟。全國各地建的卻是文廟,是官廟,是學廟。”

孔端友長舒一口氣,隻要全國還拜孔子就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