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殘酷的栽臟陷害(上)(1 / 2)







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黎坪,位於大巴山西段米倉山腹地。</P>

這裡擁有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壯觀秀麗的高山草甸和清澈見底的溪流飛瀑等自然景觀。</P>

走進黎坪,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茂密的森林鬱鬱蔥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P>

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沿著蜿蜒的小徑漫步其中,可以聽到鳥兒歡快的歌聲,看到各種珍稀野生動物在林間穿梭嬉戲。</P>

登上山頂,俯瞰四周,群山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其間,令人陶醉不已。</P>

在這裡,人們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與繁華,儘情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P>

在那片茂密得幾乎要遮蔽天空的森林深處,隱約可見一隊人影正沿著一條狹窄曲折的小路前行。</P>

這條路通常隻有采藥人和獵人們才會涉足,但此刻卻有一群與眾不同的人出現在這裡。</P>

隊伍前方走著幾個身著筆挺西裝、頭戴氈帽、打著綁腿並戴著眼鏡的中年人,看上去像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模樣。</P>

而跟在他們身後的則是一些背負著各式各樣科學儀器以及物資裝備的行者們,他們正吃力地跋涉於秦巴山區的崇山峻嶺之間。</P>

走在隊列最前列的幾名強壯男子手持巨大的砍刀,奮力揮動著手臂。</P>

他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無論是遇到陡峭的山峰還是湍急的河流,都毫不退縮。</P>

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努力開辟出一條通往前途的道路,引領著整個隊伍艱難地穿越這片廣袤無垠的茫茫林海!</P>

當年的中國大西北十分荒涼,縣城尚且隻有百餘戶人家,破敗的街市,低矮的瓦屋茅舍隨處可見,更彆說鄉村、大山的景象,就顯得更加凋零。</P>

這行考察團住雞毛小店、騾馬棚、百姓民家,乃至野外露宿。</P>

沿途自辦夥食,少油無鹽,糧米無續,忍饑挨餓是常見事情。進入山林,危險隨處存在。</P>

據當年參加考察團的田老先生回憶:“考察進入南山(南鄭縣)山深林密,大樹參天,羊腸小道,叢草沒脛,陰暗蔽日,方向莫辨,時而野獸毒蛇疾馳,怵目驚心,進退兩難。</P>

到目的地後,又隻能伐木辟地,搭成臨時窩棚,樹枝為床,壘石為灶,點燃鬆枝照亮,宛如原始人生活境地。</P>

”野外科考固然異常艱苦,但參加科考的人員大都和安漢一樣,屬憂國憂民的飽學之士!”</P>

其時國難當頭,都滿懷一腔報國熱情,以苦為樂,堅持科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P>

在安漢的帶領下,他們先後六次進行科考。比如曾參加陝南實業考察團的李儀祉先生便為國內著名水利專家,曾主持修築涇惠、渭惠、褒惠、漢惠多條灌渠,惠澤後世;</P>

曾參加科考的李士林,係留法學生,學地質。秦子明為留學日本的農林專家,日後在黃龍、黎坪墾區均做出切實貢獻。</P>

而安漢作為西部科考的發起和帶頭人,則從頭至尾,曆時八年,主持參加了六次全部科考活動。</P>

安漢曆時八年,六赴西部,曆經艱辛,收獲了豐碩的考察成果,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西部的農、林、牧、漁、土壤、氣象、物候、植被,目前現狀及開發遠景做了翔實綜合的科學分析,先後撰寫了四部科考專著:《西北墾殖論》、《西北農業考察》和《陝西黎坪墾區調查報告》。</P>

當年,安漢著述的《西北墾殖論》正是由於高屋建瓴,立論精辟,聯係實際又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一經問世,便廣為傳播,洛陽紙貴。</P>

國民政府元老於右任親自為之作序,讚揚這部著作“敘事翔實可靠,方法切實可行,以所學專業知識,製定開發西北資源的具體規劃,確為切合時勢的重要著作。</P>

”國學大師、有“北大之父”美譽的蔡元培為之推介,認為:“《西北墾殖論》既講明了西北墾殖規劃總的綱領,又有對每個省區的具體著手辦法,是一部切實可行的論著。有誌於開發西北者不可不讀。”</P>

一時之間,安漢作為農墾學家名聲鵲起,這就為他爭取國家支持,將農墾付諸實踐打下基礎,做好了先期輿論準備。</P>

當時的黎坪,地域麵積十分遼闊。它地處川陝交界之南鄭、勉縣、褒城(現已撤並)、寧強、廣元、南江六縣之間,</P>

昔屬漢中道寧強州治。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繁衍生存,營盤山出土的打製石器,距今有二三十萬年的曆史。</P>

漫長的歲月裡,人們在這裡勞動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下了諸如九條龍和紅塵峽等不少美麗的傳說。</P>

自明代開發漸入佳境,至前清光緒初葉,人文蔚起,農牧興旺,更兼川陝商旅鹹取其道,最繁盛時,黎坪鎮居民達三百餘戶。</P>

至晚清時,又盛植罌粟,鴉片商人摩肩接踵,一時呈異常繁榮之勢。</P>

1920年張真仙在黎坪創紅燈教,一時從者甚眾,官方數月剿撫始告平定,但兵燹之後,黎坪市麵大為冷落。</P>

爾後剿撫營長張玉方駐節黎坪,建議組織寧強、南鄭、褒城、勉縣四縣區聯合區團,呈經主管機關批準,任命襄陽李英才為團總,當時公路不通,川陝商旅仍須取道黎坪,黎坪於是又呈現一片小康之景。</P>

1922 年,社會動蕩不安,逃兵和流浪士兵如潮水般湧來,原本秩序井然的團隊也隨之解散。</P>

商人們不敢輕易出行,旅客們更是望而卻步。曾經繁華一時的黎坪瞬間陷入混亂,淪為盜匪肆虐的巢穴。</P>

然而,希望並未破滅。</P>

1923 年,英勇無畏的紅四方麵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展開行動,堅決鏟除各類土匪惡勢力。</P>

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推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並組織農民協會,成功建立起紅色革命政權。</P>

在紅軍的努力下,黎坪猶如鳳凰涅盤,迅速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P>

可好景不長,短短兩年後,反動派發起瘋狂圍剿,紅軍不得不撤離黎平。</P>

此後,惡名昭彰的匪首王三春趁機卷土重來,再次侵占了黎坪。</P>

這個曾經充滿希望的地方再度淪為無法無天之地,居民們飽受匪禍之苦,無奈之下紛紛背井離鄉。</P>

在一些最為嚴重的地區,原本有數百人口的村莊,如今隻剩下一兩戶人家在饑餓與寒冷中苦苦掙紮,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景象淒慘至極,令人痛心疾首。</P>

隨著安漢的到來,黎平又開始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P>

隨著安漢《黎坪墾區調查報告》完成後,黎坪一帶墾殖事業的沉重帷幕便逐漸拉開。</P>

安漢,生於1896年6月,為陝西南鄭縣梁山人。</P>

安漢幼時在漢中求學,1918年9月自費赴法國勤工儉學,後獲國立朗西大學農學院碩士學位回國。</P>

安漢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農務處主任,國民革命軍駐陝總司令部參議、陝西省建設廳科長、陝西省立職業學校校長、陝西省黨務指導委員兼常務委員、組織部長等職。</P>

1930年春,著手全國農業墾殖研究,從此與全國農業墾殖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在今天看來,安漢先生可謂我國現代史上開發大西北的先驅之一。</P>

為了開發大西北,安漢先生一生東奔西走,著有《西北墾殖論》、與人合編《西北農業考察》等。</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