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三秦男兒守家門(上)(1 / 2)







黃河自流出黃土高原西部之後,沿著鄂爾多斯高原西緣和北緣的斷陷盆地,由南向北,再折向東,拐了一個直角大彎。</P>

因受到呂梁山的阻擋,在內蒙古托克托南邊的河口鎮處,突然折向南流,大體在清水河縣的喇嘛灣以南,進入黃土高原的東部。</P>

黃河急流南下,將陝、晉黃土高原分開,一路呼嘯,勢不可擋。</P>

經過千萬年堅韌執著的衝刷,在茫茫黃土原上拉開了一道巨大深邃的峽穀。</P>

由於古時這條峽穀以西為秦國,以東為晉國,因此,大峽穀被稱為秦晉大峽穀。</P>

短短的秦晉大峽穀,卻是黃河5464公裡中水勢最為凶猛的一段,是黃河的魂魄所在。</P>

黃河流經秦晉大峽穀,分割東西,阻斷交通。在陝西潼關的風陵渡,黃河由南掉頭向東,奔赴河南和山東。</P>

日本軍國主義者公然挑起了中條山戰役,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目標就是要奪取黃河岸邊那三個至關重要的渡口——位於中條山西側的蒲津渡、西南方向的風陵渡以及正南麵的茅津渡。</P>

一旦這些戰略要地落入敵手,他們就可以再次重複蒙古元朝消滅南宋的春秋大夢!</P>

---那就是橫渡黃河,進而突破秦巴山脈的防線,迂回到四川地區,對當時的陪都重慶發起猛攻。</P>

如此一來,中國將麵臨滅頂之災,國家的存亡危在旦夕!</P>

這場戰爭的勝負,關乎著億萬同胞的生死命運,也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未來前途!</P>

山西,人稱表裡山河。它與西麵的陝西,以黃河為界。而黃河的東岸,則有一座山脈,名叫中條山。</P>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橫廣170公裡,縱深50公裡,山脈平均海拔1249米。</P>

黃河,這條古老而壯麗的河流,如同一條巨龍蜿蜒於中華大地之上。它以其雄渾的氣勢和無儘的力量,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P>

而中條山,則宛如一座巍峨的巨人屹立在黃河北岸邊。它雄偉壯觀,山脈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其間,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感覺。</P>

黃河與中條山相互依偎,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P>

黃河水從山南麵洶湧而過,中條山則成為了黃河的守護者。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宏偉的自然畫卷,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站在山頂俯瞰,黃河奔騰不息,波濤洶湧地向前流淌。河水撞擊著河岸,發出陣陣轟鳴,仿佛是大地與天空之間的奏鳴曲。</P>

而中條山則靜靜地矗立在一旁,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P>

在曆史的長河中,黃河與中條山也承載著無數的曆史故事和英雄傳說。</P>

抗戰全麵爆發後,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成為“係國家安危之要地”。</P>

日軍侵占山西後,下一步就是“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P>

自1938年以來,鬼子曾經13次圍攻中條山,但均未得逞!</P>

中條山!一時成為了中國軍民抗擊日寇的英雄象征。</P>

在八十年前的那場保衛戰中,千千萬萬 陝西男兒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中條山,沒讓日軍打破潼關,跨進陝西半步!</P>

就這一曆史功績,足可以彪炳史冊,大書特書,光耀華夏!</P>

“抗日不流血,何必出潼關!”這是陝軍喊出的最響亮的口號!</P>

常常有人會問,為什麼當年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沒有打進陝西?</P>

他們可以占領東北,占領北平、華北,繼而攻陷上海、南京,甚至還占領武漢、廣州,能從華中和西南兩個方向進攻當時的陪都重慶,但為什麼沒有取道關中直奔西南?</P>

自古以來,兵家進取四川大都會選擇穿越秦嶺、經漢中蜀道一路南下......</P>

難道日本侵略者就不知道這些?不是他們不想進攻陝西,而是他們根本打不進來!</P>

因為橫擋在他們麵前的三百裡中條山、川流不息的黃河岸邊,有一支不誓死不退的軍隊,這就是陝軍壯士!</P>

“自古秦兵耐苦戰,十士九死中條山!”</P>

他們用血肉之軀構築了日本侵略者無法逾越的防線,從而保護了自己的家鄉,也保住了大西北和大西南,使關中大地免遭戰火塗炭,三秦父老免受日寇鐵蹄的踐踏。</P>

這支英雄部隊的前身就是由愛國將領、千古英雄楊虎城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P>

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師團兵臨山西黃河岸邊的風陵渡,對岸就是陝西的東大門潼關。</P>

關中開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起來 !</P>

當日軍如狂風般席卷而來,兵臨黃河岸邊的風陵渡,並對潼關虎視眈眈的時候,這個驚人的消息像一道閃電,劃破了西安寧靜的夜空。</P>

當時,擔任西安行營主任的蔣鼎文聽聞此訊,頓時驚慌失色,六神無主。</P>

這位曾經被蔣介石委員長寄予厚望的“五虎上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穩和果斷,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逃離這座即將陷入戰火的城市。</P>

於是,在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蔣鼎文匆忙收拾行囊,帶領著親信隨從,趁著夜色掩護,悄悄地離開了西安。</P>

他們沒有留戀這座古老的城市,也沒有考慮城中百姓的安危,隻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P>

就這樣,蔣鼎文拋棄了他應儘的責任和義務,背離了人民的期望與信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P>

接替他陝西省政府主席的新人選是西安人孫蔚如。</P>

他向陝西鄉黨盟誓:“餘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P>

同時,孫蔚如主動向蔣介石請戰,並得到了蔣介石的同意!</P>

1938年7月,一支由3萬多名陝西子弟組成的隊伍歃血為盟、裂袍為旗、兵出潼關!</P>

他們冒著決死之心,開進了黃河北岸的山西中條山抗擊日軍。</P>

當時的日軍想要進入陝西關中,就必須先要渡過黃河。</P>

要渡過黃河,就必須要占領黃河的三大渡口蒲津渡、風陵渡和茅津渡。</P>

要占領這三大渡口,就必須先占領黃河岸邊的中條山。</P>

因此,中條山之於陝西,之於整個西北地區,乃至更遠的西南地帶和當時的陪都重慶而言,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與價值。</P>

一旦日軍成功占據陝西關中這一要衝之地,他們便可向西挺進,輕而易舉地攻陷甘肅、寧夏等地,甚至可能一路長驅直入,將新疆也納入囊中;</P>

若選擇朝南進軍,則能順勢侵入四川盆地,並進一步向戰時陪都重慶發起攻擊;</P>

而若是朝北進發,則會對抗日中流砥柱---革命聖地延安構成嚴重威脅......</P>

鑒於此種形勢,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都必須堅守住中條山這塊戰略要地!</P>

1938年7月,38軍擴編為31集團軍,孫蔚如任集團軍長官,下轄38軍軍長趙壽山和96軍軍長李興中部。並保留了17師和177師番號,師長分彆由耿子介、陳碩儒擔任。</P>

隨後,一支英勇的軍隊如洶湧澎湃的洪流一般,趁著夜色渡過了黃河。</P>

這支軍隊有三萬之眾,他們都是來自陝西的好漢,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陝西愣娃!”</P>

那麼,為何這些人會被賦予這樣一個特彆的稱號呢?</P>

原來,“愣娃”這個詞在北方有著特殊的含義---它代表著忠誠、樸實、勇敢和堅定不移的品質。</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