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當即下令嘉獎所有參加行動的將士和官員。
中午時分,一艘滿載貨物的兩千石貨船小心翼翼駛過了三門峽,船上的船員都歡呼起來,這是第一艘通過三門峽的大船。
這兩天,李鄴收獲頗豐,不僅優化了三門峽的航道,極大改善了黃河水運,還得到了一支軍隊的投靠。
投靠李鄴的將領也是一名安西軍名將,叫做衛伯玉,奉魚朝恩之令率五千神策軍守陝州的黃河北岸。
衛伯玉是魚朝恩在陝州的勢力代表,不受郭子儀的管轄,這次郭子儀和王思禮撤軍並沒有通知衛伯玉,其實就算通知了也沒有用,隻有魚朝恩下令撤出陝州,衛伯玉才會率軍撤退。
儘管衛伯玉深受魚朝恩器重,但他並不領情,相反,他內心十分反感魚朝恩的任性妄為,尤其相州慘敗,正是魚朝恩胡亂指揮,才坐失戰機,最後六十萬大軍全線潰敗,讓衛伯玉深惡痛絕。
但他也沒有辦法,他是天子任命的神策軍兵馬使之一,隻能服從君命。
直到李鄴大軍到來,魚朝恩依舊派人送來密令,讓他想辦法拖李鄴後腿,讓李鄴軍隊慘敗,衛伯玉這才終於忍無可忍,率軍渡河投靠李鄴。
李鄴大喜過望,當即任命衛伯玉為虎賁郎將。
大帳內,衛伯玉在給李鄴講述河陽之戰的情況,河陽之戰是李光弼和史思明之間的一場大戰,這場大戰李光弼獲得慘勝,但意義重大。
一是遏止住了史思明大軍勢如劈竹的戰略優勢,其次便是保住了河東,再其次便是鼓舞唐軍士氣,相州慘敗後,整個唐軍軍心渙散,朝廷人人自危,都認為關中又要保不住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河陽之戰獲勝,唐軍士氣大振,死守潼關,使得燕軍久攻不下。
“殿下,史思明麾下派係眾多,將領們互不服氣,雖然李歸仁是澠池主將,但副將周贄卻並不服氣,周贄是史思明的頭號心腹,一直跟隨史思明多年。
李歸仁是安祿山的大將,他的資曆很老,和史思明平行,史思明為了籠絡安祿山的軍隊,才任命他為主將大將軍,殿下完全可以利用他們二人的矛盾,分化敵軍,各個擊破。”
衛伯玉指著沙盤上澠池縣的兩支紅旗道:“殿下請看,這兩座大營,城內是周贄統領的兩萬軍隊,是史思明的直屬軍隊,城外大營是李歸仁統領的軍隊,是從前安祿山的軍隊,兩支軍隊涇渭分明。”
李鄴點點頭,這些情報很重要,他隻知道燕軍在澠池分為兩個大營,一個大營守城,一個大營駐紮城外,他想不通原因在哪裡?現在衛伯玉一點醒,他才知道這裡麵的原因。
衛伯玉笑了笑又道:“我還聽說一個消息,李歸仁支持史朝義,周贄支持史朝清,但這個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這時,有親兵在帳門口稟報道:“啟稟殿下,斥候抓到了史思明的兵部侍郎,已經帶到大營!”
李鄴連忙道:“立刻帶過來!”
不多時,幾名士兵押著燕國兵部侍郎吳梁來到中軍大帳,正好李鄴走了出來,吳梁‘噗通!’跪下,磕頭如搗蒜,“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李鄴一怔,怎麼會這樣?衛伯玉在一旁低聲道:“史思明的官員基本上都是隨心所欲任命的,好多都是馬夫、庫吏之類。”
李鄴這下明白了,問道:“你原來是做什麼的?”
吳梁戰戰兢兢道:“回稟殿下,小人原本是薊縣縣吏,跟隨史思明出征,他任命小人為兵曹參軍事,後來又任命小人為兵部侍郎。”
原來隻是縣吏,李鄴理解了,難怪這麼怕死沒出息,又問他道:“伱來澠池做什麼?”
“小人是來傳達史思明的聖旨!”
李鄴當即問道:“聖旨在哪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