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流求(下(1 / 2)

藏國 高月 4733 字 2個月前





:[]

休息了一個時辰,船隊又要起航了,漁村的百姓感謝刺史宣布免稅,紛紛駕船給他們當向導。

十幾艘漁船帶著三艘大船向流求島駛去。

根據漁民們的介紹,流求大島一直就有人居住,除了本島土人外,還有不少漁民和客家人,一般土人住在東麵的山上,以狩獵和采摘為生,而漁民和客家人住在西麵沿海以打漁和種田為生,有二十幾個村子,分布比較寬泛,加起來有五六千人了。

之所以島上的人不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逃稅,安史之亂後,朝廷的稅賦十分沉重,尤其從中原逃來的百姓,都是租種本地人土地,本地人自然就把沉重的稅賦轉嫁在這些中原百姓身上。

很多中原百姓不堪稅賦壓迫,紛紛逃往流求島,流求島的居民也歡迎新人到來,替他們造房,幫他們開辟耕地。

這些百姓男耕女織,取土為陶,伐木為房,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甚至有些識字的漢民,還能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這是一個流求島發展的小高潮,但不代表一直會這樣延續下去,當這一代人去世後,生活不方便,導致他們的後世子孫又漸漸放棄流求島返回沿海各州。

所以,關鍵是要利用這次移民避稅小高潮,儘快將流求大島上的縣城和官府建立起來。

在漁村百姓的向導下,第二天他們便抵達了流求大島,漁翁們帶他們來到一條入海河流的河口,船隻直接從河口駛入,約行了七八裡,大船便緩緩停下,他們看到了一座很大的村莊前。

漁民和村子裡的很熟,有人跑去報信,確定不是海盜,也不是來征稅,而是父母官來探望大家,百姓們扶老攜幼出來了,足有六七百人。

這是流求島上最大的村莊之一,叫做仁義村,都是客家漢人,沿著濁水溪安家落戶,慢慢形成了這個村莊。

士兵們給他們送來很多生活用品,農具、廚具、布匹、兵器、繩子等等,還有筆墨紙硯,讓百姓歡呼雀躍。

村莊裡當即搭起灶頭,殺了二十多頭野豬和山羊,招待貴客到來。

一名姓葛的村長給張平介紹情況,“啟稟使君,這些野豬和山羊是山裡的土人拿來和我們交換糧食和鹽。”

“這些土人不覺得你們威脅他們的地盤嗎?”

葛村長搖搖頭,“這些土人很淳樸,他們的地盤在山裡麵,他們也知道我們不會進山,大家相處比較融洽,經常用獵物來和我們換糧食、鹽、陶器、生鐵之類。”

“你們的生鐵哪來的?”

“去晉江縣買的,溪水中能淘到一點金砂,但不多,我們就用金砂交換生鐵。”

張平聽他的口音像是關中人,便笑問道:“村長祖籍哪裡?”

葛村長笑道:“回稟使君,小民是京兆府鹹陽縣人,是一名鐵匠,天寶五年我失手打死一名欺淩勒索我的地痞無賴。

為了活命,我就帶著全家人逃來泉州謀生,我是鐵匠,村民都來求我上島,天寶七年我帶著全家上了流求島,老村長三年前去世後,大家就選舉我繼任村長。”

“難怪口音耳熟,原來我們是同鄉,我是長安縣永和坊人。”

葛村長大喜,連忙行禮道:“原來使君是同鄉,我也去過永和坊,我認識那邊一個鐵匠,是我師兄。”

張平一怔,微微笑道:“不是會蔣鐵匠吧!”

“對!對!就是他,他們父子二人開了個鐵匠鋪。”

有了共同的熟人,關係一下子拉近了,葛村長原來還有點防備張平,現在知道他也是個實在人,不是名門世家子弟,當了刺史也不擺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