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武戲文拍(1 / 2)







大概是去年年底開始播出的《紅樓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堅定了央視領導改變古典名著的信心,眼下《西遊記》尚未開播,就已經開始謀劃起了四大名著裡麵的另一部《三國演義》。</P>

但是要拍《三國演義》,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單單是那宏大的戰爭場麵,該怎麼表現,就是一個非常不好解決的問題。</P>

當然了,前世成功的經曆,已經證明了,國內的電視劇工作者是有能力拍好這部經典名著的,隻不過這個拍攝過程當中所要麵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P>

前世,94年春節後播出的《三國演義》,耗資之大,時間之久,規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布景逼真,場麵宏大,整片氣勢磅礴,波瀾壯闊,外加配樂優美,堪稱國產電視劇中不朽之作。</P>

雖然在許多細節上,以易青這個後世之人的眼光來看,因為局限於時代,沒能做到儘善儘美。</P>

比如後來觀眾討論較多的換演員問題,除了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幾個主要角色自始至終都保持演員一致,其他各個角色幾乎全部更換過,甚至一個人物多個角色飾演,袁本初剃了胡子變周瑜來報仇,公孫瓚上大號變趙雲,趙累複活變賈充。</P>

服裝上也未能讓人滿意,據說當時因為服裝不夠,劇組還跑去隔壁的日本劇組借用,導致部分鏡頭中的盔甲帶有日式風格,不過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P>

另外,除了著名的幾場大戰之外,《三國演義》的許多戰爭戲又因為太實,導致表現力缺乏,具體表現為武將單挑時小兵轉圈,或者兩邊小兵拿著長矛叮叮當當互相亂敲,把群眾演員拍出場麵感的鏡頭著實不多。</P>

不過,雖然存在著一些缺憾,但是,這並不能動搖央視版《三國演義》的經典地位,相較於後來拍攝的電影,電視劇的諸多版本,央視94版的《三國演義》無論在那一個方麵,都是難以被超越的。</P>

能夠有機會參與這部經典之作的拍攝工作,易青自然是滿心願意,更彆說,還是王福林導演親自發出的邀請。</P>

隻是~~~~~~~~~</P>

“王導,這個戲您打算怎麼拍?”</P>

王福林被易青問得一愣,他現在剛接到央視的通知,還在和上麵講條件呢,事實上這件事還沒有完全定下來,易青突然問他想怎麼拍,這讓他怎麼回答。</P>

“小易,什麼叫怎麼拍?”</P>

“王導,這麼大的戲,調子咱們得提前定下來啊,當初,央視那邊要拍改編拍攝四大名著,為什麼沒一上來就拍《三國演義》,什麼原因,您不會給忘了吧?”</P>

王福林當然不會忘,當初之所以沒一開始就拍攝《三國演義》,主要原因就是技術條件,資金能力,還有更為重要的就是,這麼宏大的戰爭場麵,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戰,該怎麼拍?誰都沒有經驗。</P>

“你說這個啊,我這些日子也想過了,真正要做到完全還原的話,確實太困難了,所以,我就想著乾脆武戲文拍,重點拍原著裡的那些文戲,比如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臥龍吊孝,銅雀台這些戲,像是官渡之戰,赤壁火攻,七擒孟獲這些戰爭戲,就稍微弱化一點,這也沒辦法,畢竟確實不好拍!”</P>

任大會也跟著說:“王導和我都跟台裡說過,現在的技術手段確實很難實現一些戰爭場麵的戲,另外,咱們國內的導演在這方麵也實在是沒有經驗。”</P>

果然還是如此!</P>

要說央視版《三國演義》給人留下的最大遺憾就是戰爭場麵的戲被削弱了,而且還是被嚴重削弱。</P>

要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P>

諸侯紛爭,民不聊生,從漢末一直到司馬氏完成統一,中原大地人口銳減了十之七八,除了因為天災人禍,造成的死亡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連年戰亂。</P>

那麼多著名的經典戰例,那麼殘酷的血腥戰爭,最後竟然被削弱到,戰爭近乎成了兒戲的程度,怎麼能不讓人遺憾。</P>

“王導,任老師,我不同意您二位的看法。”</P>

王福林聞言,並沒有覺得意外,事實上他這樣“屈尊降貴”的主動向易青這麼一個小年輕發出邀請,主要看中的就是他活躍的思維,如果隻是要個幫忙的應聲蟲,一個隻會按吩咐去做事的小力巴,何必特意邀請易青呢,這樣的人在台裡一抓一大把。</P>

“有分歧沒關係,我們慢慢討論,小易,彆有顧忌,隨便說,反正事情還沒定下來,就當是聊天了!”</P>

易青聞言,醞釀了一下說道:“王導,任老師,我覺得《三國演義》之所以被奉為四大名著,不光在咱們國內,甚至在朝鮮,韓國,日本,甚至歐美地區都擁有不俗的影響力,關鍵就是因為這部書對那個戰亂年代的全景描寫,各路諸侯以天下為棋盤進行博弈,謀士如雲,猛將如雨,計謀算計,戰陣廝殺,刀光劍影,鼓角爭鳴,如果把這些都在電視劇裡弱化處理的話,還剩下什麼?”</P>

王福林和任大會聽了,也都陷入了沉思,他們之前光想著技術條件的問題了,確實對這些有些忽略,現在聽易青這麼一說,好像確實不大對頭,甚至主題都有些偏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