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改革(1 / 2)







就像孟石說的那樣,有些人隻要彆搭理他,時間長了,他自己就消停了。</P>

報紙上圍繞著《精武英雄》的詆毀,隻持續了三天,便逐漸的平息了下來,根本就不用易青出馬,《精武英雄》的熱心觀眾就夠那些人好好的喝上一壺了。</P>

而作為始作俑者的各地發行單位,也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該上映上映,還宣傳宣傳,甚至,比之前都更加配合了。</P>

唯一可惜的就是,現在還沒有票房統計製度,《精武英雄》的上座率再高,也沒法了解到現在的票房情況。</P>

這個數據要一直等到年底,廣電部門根據各地發行單位反饋過來的票房數據,再統一公布。</P>

當初的《少林寺》票房過億,其實也就是個大概其的數字,廣電方麵也沒法實際去考據,等各地的數據報上來,大概其的統計一下也就算了。</P>

沒了那些雜音,現在的局麵一片大好,京影廠身為製作單位,自然是要被上級領導部門著重表揚的,易青,李連潔作為主創,少不了也得到了表彰,作為導演的陳佳尚人在香江,這邊也不願意讓這份功勞被一個香江導演分潤,所以上上下下就默契的假裝不知道了。</P>

而各地的發行單位自然也是賺的盆滿缽盈,新的管理製度沒下發之前,這些票房都將算作各地的財政收入。</P>

隻是可惜了同期上映的一些電影,從第一天開始就被《精武英雄》打壓,漸漸的甚至連拍片量都被積壓沒了,最後隻能扔到倉庫裡去落灰。</P>

這一現象自然也被上麵給注意到了,特彆注意的就是易青這個人,身為《精武英雄》的編劇,製片人,更為重要的是,京影廠和香江橙天娛樂集團的合作,都是易青給促成的,這樣一個能人,上麵怎麼可能忽視。</P>

於是某天,易青被孟石叫到了京影廠,然後倆人就坐車去了廣電總局,他還沒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呢,就被拉進去開會了。</P>

剛走進來,易青就看見了那天在孟石辦公室裡見過的郭舒懷,看位子就知道職位不低。</P>

“甭瞎捉摸了,告訴你,那位是二把手!”</P>

臥槽!老孟,你特麼坑我!</P>

那天易青就覺得不對勁,也問過孟石,郭舒懷的身份,當時,孟石隻說是上麵來的領導,可居然是廣電的二把手,這還了得。</P>

仔細回憶了一下,那天他當著人家二把手的麵,可沒少大放厥詞,甚至公然“詆毀”過國產電影的一片大“好”形勢。</P>

完蛋了,完蛋了!</P>

這位大領導不會找他麻煩吧?</P>

易青想留,可是這地方進來容易,想在開會途中溜走,哪那麼容易啊。</P>

再說了,孟石今天帶著他過來,顯然就是被上頭點了名的,走肯定是走不了了,唯一期盼著的就是今天能過關。</P>

等了半個小時,會議正式開始,郭舒懷負責組織會議進行,這位一上來根本就不容彆人討論,直接宣布了一條通知。</P>

“經過研究決定,關於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的最新準入,管理規定,已經通過了,我們今天就不進行討論,有意見的話,可以在會後找我,但是,我要說明一點的是,廣電總局作為主管負責單位,對於這次改革的決心是不容動搖的!”</P>

得嘞,哪還說個屁啊!</P>

原本還抱著最後一點兒希望的各地發行單位代表,一個個苦著臉,心裡哀悼著,現在的好日子怕是以後再也過不上了。</P>

“今天的會議呢,沒有議題,我給你們請來了一位高人,讓他來介紹一下先進的經驗,易青同誌來了嗎?”</P>

易青縮在最後麵,結果直接被郭舒懷給點了名,這下連躲都躲不過去了。</P>

“放心,沒人知道那些提議是你交上去的,待會兒你彆自己給說漏了!”</P>

易青聽了這話,心裡稍微踏實了一點兒,。</P>

他隻是盼著中國影視產業能通過改革正式步入正軌,拋棄現在的計劃產業模式,開始轉入真正的商業模式。</P>

可不是想要把現在這些人全都一杆子給得罪乾淨了,到時候,整個圈子裡都沒朋友。</P>

看到易青站起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說起來,易青在影視圈子裡的名氣不小,知名編劇,光是這一個頭銜就足以讓他在圈子裡吃得開了。</P>

隻是大家隻聞其名,未見其人,現在一看,臥槽,竟然這麼年輕。</P>

“各位前輩好!”</P>

易青笑著,人畜無害,任誰也不會猜到,他就是這次改革在幕後的推動者,也是他們這些人的掘墓人。</P>

郭舒懷道:“易青同誌,你去過香江,對那邊的影視產業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次《精武英雄》,你不光是編劇,還是製片人,更是雙方合作京影廠的代表,你來說說吧,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用有顧忌,在座的都算是你的前輩,就是有地方說的不對,大家也不會介意!”</P>

這是把其他人的嘴都給堵上了!</P>

易青心裡暗笑,這位郭領導年紀不小了,竟然還有這樣的一麵,倒是個妙人。</P>

“既然領導都發話了,我就說說,不過提前聲明,我可不是什麼高人,隻不過是走的地方多了,看得也多了,就把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P>

易青說著話,飛快的理清了思路,接著說道。</P>

“關於改革呢,我不懂,就不說這個了,我隻說說我在香江看到的,以及咱們國內影視產業和香江的區彆,在香江,製作出品和發行,全都是由個人資本來控製的,當然了,這也是因為社會製度不一樣,我隻說說製作出品這一塊,現在咱們國內,製片廠隻有製作權,出品是由中影來負責,而發行則下發到了各個地方的發行單位,這其實沒什麼不好的,隻是在最終的利益分配上,承擔了最多工作的製片廠反倒是獲利最少的,甚至一部電影拍完,不但不能收回成本,還要賠進去一部分資金,每年的製作費用隻能靠著各地政府的專項撥款,以及財政補貼,也就是說,製片廠隻能靠各地政府出錢養著,而各地的發行單位,隻需要組織電影上映,就能獲得全部的票房收入,而這筆錢隻有很少一部分,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回到製片廠,這是咱們國內的模式,我再說說香江那邊的情況。”</P>

“香江電影產業之所以在七八十年代高速發展,根本原因就是那些製片公司能夠從這個產業當中得到足夠的利益,說白了,就是能賺錢,賺的錢多了,接下來對於新電影的投入就多,而投入多了,電影的質量就能夠得到保障,通過票房賺回來的錢也就越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P>

“那是在香江,那些拍電影的都是資本家,他們當然要看利益了,咱們都是國家的文藝工作者,怎麼能一切都朝錢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