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懶得摻和(1 / 2)







再一次來京台電視劇製作中心,易青是一點兒恍若隔世的感覺都沒有,還是原先那個四合院,門口接待室的還是原來那個大爺,見著易青的時候,人家倒是有種穿越的感覺,下意識的就來了一句。</P>

“你小子今個遲到了!”</P>

說完之後一愣,等易青規規矩矩的填好到訪人員登記表,才突然想起來,這小子早就不在他們這兒乾了。</P>

帶著趙銘銘進去,這裡的老人還有不少,見著易青格外的熱情,也有人跟著易青小聲抱怨著。</P>

自打他和趙保剛,馮褲子離開之後,製作中心的業績雖然還不錯,但是像當初那種每年都爆一個大雷的景象再也沒出現過。</P>

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國內第一部警匪片,國內第一部非章節類的長篇電視劇,國內第一部中港合拍片,那個時候的製作中心多風光。</P>

現在呢?</P>

自打《編輯部的故事》和《京城人在紐約》之後,就再也沒有亮眼的表現了。</P>

《我愛我家》這個題材拍完了第八季之後,終於宣告結束,人們心心念念的賈家小女兒賈小凡沒能學成歸來,賈誌新的感情問題沒能解決,結束的匆匆忙忙。</P>

讓喜歡這部戲的觀眾大為不滿,聽說光是罵街的信就裝了好幾麻袋。</P>

易青應付了一陣,帶著趙銘銘去見了鄭小龍和尤小崗,這戲還有另外一個導演,不過今天沒來,是個叫陶玲玲的。</P>

“小易,你今天怎麼這麼閒在。”</P>

鄭小龍知道趙銘銘是易青公司的簽約演員,對易青帶著人過來,倒也不覺得奇怪。</P>

“整天在家看孩子呢,知道趙銘銘過來試鏡,就抽空來看看你們,怎麼著?還不歡迎啊!?”</P>

鄭小龍笑了:“哪能呢,歡迎歡迎,正好你來了,也給我們指導指導唄。”</P>

鄭小龍是知道易青能耐的,此前的《編輯部的故事》和《京城人在紐約》都多虧了易青的建議,不然的話,未必能拍的那麼好。</P>

“指導就算了,劇本我都沒看過,多嘴多舌的我還怕招人嫌呢!”</P>

易青可沒打算碰《京都紀事》這個大瓜,這玩意根本就沒得救,領導一意孤行,誰能拉的回來?</P>

其實《京都紀事》這個戲如果隻拍四十集的話,雖然算不上經典,但也絕對不後來那些毀三觀的電視劇強出百倍。</P>

看看後來那些電視劇,壞人永遠被原諒,好人永遠吃虧付出,到最後壞人幡然醒悟,好人感化成功,大團圓的結局,都特麼狗屎。</P>

可《京都紀事》錯就錯在為了滿足領導百集電視劇的要求,愣是把劇情給拉長了。</P>

要是穩得住也行,可顯然鄭小龍,尤小崗他們都沒那麼大的能耐,又是第一次玩這個大的篇幅,到了四十集之後感覺繃不住了,於是直接走了一部臭棋。</P>

前麵作為主角的楚家人愣是在後麵的劇情當中沒怎麼交代,就留下了楚天舒一個背影就強行下線,將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其他家的人。</P>

這種改變實在是太生硬了,觀眾都是先入為主的,已經習慣了楚家老漢和楚氏三姐妹,突然換了主角,沒把電視機給砸了就算不錯的了。</P>

本來整體格調高雅,京味十足,時代氣息濃厚,藝術品位上乘,作為我國第一部片集最長,拍攝方法最新,製作效率最快的長篇電視巨製,剛播時還吸引了大批觀眾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可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口碑給弄砸了。</P>

除了情節拖遝,中途換主角之外,劇中一些情節完全脫離了劇情,明顯就是在為某些商品大做廣告,其實拉來了讚助,給人家的商品宣傳一下也無可厚非,可問題是,太生硬了,感覺被倒了胃口而難以忍受的觀眾自然不滿,轉換頻道甚至直接關機也就在所難免了。</P>

後來據知情者透露,那條設計上十分拙劣的翰英街上出現的諸多廣告,戶主全是《京都紀事》劇組的讚助單位。</P>

本來當初準備采用實景實拍,可一上實景就不可能給讚助單位做定向廣告了,為此隻好搭布景在棚子裡拍。</P>

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電視劇在劇中作廣告了,《京都紀事》之所以讓觀眾反感,是因為廣告出現的太集中了,自然也就使這種現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P>

本來應該成為藝術的電視劇,卻在劇中大作商業的廣告,確實背離了藝術的規律。</P>

《京都紀事》中更是出現劇中人脫離情節,瘋狂推銷xx奶粉和xx礦泉水的場麵,台詞生硬做作,甚至為了推銷那種礦泉水,硬讓劇中人喝啤酒的嗜好都改掉了,這不是扯淡嘛。</P>

易青倒是很想提醒一下鄭小龍,拍這戲的時候少拉點兒讚助,可這話又沒法說,不用問也知道,製作中心現在的錢肯定不富裕。</P>

以前易青還在這邊的時候製作中心是自負盈虧,賺來的錢都能自己留著,每年往台裡交點管理費就行,現在管理權已經被京台收回了大半,財務上的獨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P>

製作中心也重新變成了易青剛來這裡上班的時候,每年拿著台裡撥給的製作費用過日子的情況。</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