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主旋律電影商業化(2 / 2)







教育空氣?</P>

所以,眼下應該考慮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嚴不嚴肅的問題,而是,先得把觀眾請進電影院裡來,否則的話,一切都是瞎扯淡。</P>

怎麼才能讓觀眾回來?</P>

必須得進行改革!</P>

其實,主旋律電影嘗試改革轉型也並不是從《官司》開始的,事實上,自主旋律電影誕生到現在,已經經曆了一輪又一輪的變化。</P>

從最早的戰爭題材類型片,已經逐漸發展出來了人物傳記等新的不同題材。</P>

而易青要做的就是賦予其商業元素,讓更多的觀眾來主動接受它,在前世,主旋律電影已經擁有嫻熟的類型化敘事、生動的人物形象、先進的拍攝製作手段,以及與時俱進的宣發模式等成熟的商業化運作手段,將主流價值觀融合其中,成為市場與口碑的雙重贏家。</P>

前世,這種改變是被動完成的,因為當時隨著互聯網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影市場的競爭也愈加激烈,逐漸失去市場的主旋律影片也不得不開始考慮受眾、市場等因素,在類型化、市場化探索方麵邁入新階段。</P>

如果說劃時代的轉變,應該是從2015年的動作、戰爭類主旋律電影《戰狼》開始的,這部電影也成為了主旋律電影商業化探索的重要分水嶺。</P>

《戰狼》雖並未在當時成為現象級爆款,但卻也給國內的電影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也讓當時已經逐漸走向沒落的主旋律電影,看到了新的希望。</P>

在《戰狼》之後,主旋律電影商業化開始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P>

由此,動作、犯.罪、戰爭等各類題材都開始被融入主旋律電影的內容庫,對於觀眾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主旋律電影變得好看、過癮了。</P>

同時,原本嚴肅的主旋律電影,也不再是那些作為老前輩的特型演員主打天下,開始擁有更多的當紅明星參與進來,有頂尖製作團隊創作拍攝,也有了不斷升級的投資金額,主旋律電影向著商業化、市場化的方向飛速發展。</P>

越來越多的明星都投入到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和演繹中去,電影使用明星來吸引觀眾是常用戰略,但是大量明星來主演主旋律電影則是商業化之後形成的常態。</P>

毫無疑問,主旋律電影與明星合作是一種雙贏選擇,對觀眾具有極強的號召力。</P>

從2009年的影片《建國大業》起,主旋律電影開始使用明星,而到2017年的《建軍大業》,則更進一步使用了更多的青年演員。</P>

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電影進入新世代之後,青年觀眾逐漸成為了文化消費的主力軍。</P>

主旋律電影想要擁有市場,就必須緊跟市場動態,適應市場的變化,在製作和傳播的全產業鏈中注重年輕人的喜好和態度。</P>

可以說,後來的主旋律電影在這一點上,做了很好的轉型和升級。</P>

再有就是,越來越多專業化,程度高的製作團隊加盟主旋律電影,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震撼的視覺體驗。</P>

《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中的戰爭和暴力場麵,需要大量的視覺特效與電影製作技術的支撐,還有《八佰》在拍攝手法上,全程采用imax攝影機拍攝,呈現出震撼視覺的戰爭場麵。</P>

有明星,就有市場號召力,製作上肯加大投入,自然在電影的整體視聽感受上,就會呈現出不一樣,更加吸引人的東西。</P>

這些東西做好了,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主動的走進電影院,中國電影的市場,也就自然而然的會越來越好。</P>

這也是為什麼,易青當初要和孟石,韓三爺提出中國電影大片計劃的原因,隻有優秀的電影才能吸引觀眾重新走進電影院,其他的一切,都是瞎扯。</P>

如今大片已經拍了兩部,《英雄》和《十麵埋伏》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易青已經在電影裡加入了很多民族元素,但歸根結底的,這兩部電影,還是沒能走出好萊塢核心電影的價值取向。</P>

所以,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拍一部完全中國式的商業大片,與其說是將商業元素添加到主旋律電影當中去,倒不如說是,易青打算在商業大片當中,賦予主旋律的時代價值。</P>

趙保剛本身不是一個容易被說服的人,但是,每次麵對易青的時候,總是他最先敗下陣來,這次自然也是一樣。</P>

雖然還是有點兒摸不著頭緒,但至少,趙保剛的心裡,已經不再抵觸了。</P>

“那你打算拍個什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