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玉山壓白龍(1 / 2)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2577 字 1個月前




赤眉皇主怒罵姬鳳洲,堅決抵抗景國的九子鎮海計劃,說「吾輩豈如敖舒意?豈甘為犬馬?」

這不僅僅是對敖舒意的唾罵輕賤,其實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描述了事實。

九座石鎮鎮長河,叫現世祖河萬萬安寧,萬萬年平波。那不可解封的枷鎖,是真的壓在敖舒意身上!

按照當年和烈山人皇的約定,祂永鎮長河,也永為長河所鎮。可以說是世上最不超脫的超脫者,空有無上偉力,卻困坐龍宮,受限於長河。

長河雖廣有萬萬,具有無與倫比的超凡意義,可要將一尊超脫者局限在其中,也太過約束。

海族若是接受了姬鳳洲所勾勒的九子鎮海的格局,滄海隻會比長河更侷促。此後所有海族強者,也當如此,一旦有資格對人族產生威脅,身上的枷鎖就會顯現。

超脫者更是幾無可能再誕生。

所以赤眉寧死不降。

但敖舒意這種被罵了這多年「河犬」、根本不在意自尊自由的角色,又為何降而復叛?

而且是在人龍戰爭已經結束的這多年以後,在這種可以說毫無成功希望的時刻。

龍族不可能重掌天地,無論水族還是海族,也都絕無可能再回到同人族分庭抗禮的階段。

祂的反叛,有何意義?

祂不僅選擇了一個對祂自己來說十分糟糕的時機,祂的行為本身也是在找死!

宋淮之所以尤其的想不通,是因為不久前景國天子才把長河龍君請去天京城喝酒賞花,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一方麵強調水族的歷史貢獻,承認水族的歷史地位,一方麵又給長河龍君做出承諾,還親自劃下底線,嚴厲打擊水族奴隸生意,保證水族的尊嚴……還送了禮物呢!

景天子做這多,就是為了安撫水族,安撫長河龍宮,也算是為這一次大侵滄海所做的諸多準備之一。

作為中央帝國的天子,親自奉酒、敬稱長者,已經很有誠意了。

當今天子的愛女,長陽公主姬簡容,還即興演了一場劍舞。

那可是和瑞王姬青女、璐王姬白年並駕齊驅,有資格爭奪中央帝國儲位的皇女……對長河龍君還不夠尊重?

在宋淮看來,簡直都有些破格!

彼時敖舒意也是言談甚歡,笑意盈盈,怎的一轉頭,就席捲長河,撼動神陸?

魏玄徹現今在那痛斥景天子,景國人都沒法子解釋。

敖舒意老老實實地在龍宮坐了幾十萬年冷板凳,去一趟天京城,回來就叛亂!這下要說是景國天子在會談逼反了長河龍君,誰能不信?別看應江鴻現在聲高氣壯,半點不示弱,恐怕心也在嘀咕——會不會天子在左右無人的時候太過無禮,倨傲不加掩飾,傷了老龍君的顏麵?

曹皆立於釣竿已折的釣龍客雕像之側,一腳鎮住搖晃的懷島,放眼遠眺神陸長河,終究心神難定。隻是喟嘆一聲:「祂為超脫者,無有不能!倒不如問,祂想要做什?」

九鎮當然是跨越時光的偉跡。

可超脫者的境界,也稱名為「偉大」!

敖舒意安分了數十萬年,低調得幾乎不讓人感受到祂的存在。可僅僅是「活過幾十萬年」這件事本身,就是無數絕巔強者夢寐而不及的神話。

祂的力量,祂的神通,豈是非超脫者所能想像?

至於祂怎敢……

曹皆不清楚前段時間景國天子於天京城宴請龍君,究竟吃喝了什,溝通了什。

長河龍君在當今這個時代舉起叛旗,的確是愚蠢至極的選擇,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可若單就反叛的行為來說,今時今日的確是對長河龍宮而言,再好不過的機會。

這樣的機會,往前往後可能都不會再出現。

自當年姬玉夙立國以來,屹立於長河東北岸、被長河半抱著的景國,就一直是鎮壓長河的主要力量。長期以來肩負著監察黃河水位、監察長河龍宮、巡察九鎮封印的責任。

今日景國東去也。

景天子姬鳳洲,鬥厄這天下第一軍以及統領鬥厄的真君於闕,蓬萊島掌教靈宸真君季祚,東天師宋淮,中域第一真人樓約……景國在滄海的投入之巨大,幾乎抽調了所有能夠抽調的力量。

對於長河的鎮禦難免不足。

至少是不足以迅速彈壓敖舒意親舉的叛旗。

景國雖然強大無比,但又要坐鎮中央,迎接來自四麵八方的挑戰。又要主鎮萬妖之門,對峙妖族。又要鎮守天門,還有諸天萬界許多關鍵資源的看護……

有時候也捉襟見肘!

而長河南岸的魏國,亦是鎮守長河的重要力量。可前段時間吳詢以「接晚桑百姓回家」的名義,引魏武卒大舉殺入幽冥,至今還未歸返。

長河兩岸的鎮禦力量,正是前所未有的空虛時刻,這也就有了長河龍宮揭竿舉旗的空間。

但是,問題還是回到了「但是」——

敖舒意的目的是什?

長河龍君可以是個陰謀家,可以是個野心家,但他不應該是個蠢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正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想,都想不到這做對敖舒意有什好處,所以才會叫那多人意外。

「龍君!」

就在這個時候,於那西極之地,響起一個威嚴堂皇的聲音。

此聲如旭日初升,一那華光萬丈,照破山河。

「龍」字發出時,尚且山河板蕩、風雨飄搖。「君」字落下後,已是陽光普照、風調雨順。

在那萬萬長河的西極儘處,巍然升騰起一座玉山的虛影。

此山真貴極!

隻是顯現一個輪廓,幾許掠影,就給人一種人間不逢的顯貴感覺。

如果說「不周山」代表「山河」這個詞語,關於「山」的詮釋,是倉頡造此字的靈感來源。那在不周山傾塌後的現在,或許也隻有「玉京山」,最能夠擔當其名,重新定義這個「山」字!

以「山」鎮「河」,大約正當其時,簡直天經地義!

傳說中玉京山就在西極之處,在長河的源起之地。

但極少有人能夠驗證。

因為長河的儘頭,向來不許追溯。玉京山的根腳,也非等閒之輩能夠窺探。

不過這座列名為道門聖地的仙山,確實是鎮壓著虞淵的其中一個入口,此事記於史書——雖然在中古時代,就已經被完全封死。

今日但凡有人西望,不論是否擁有修為,不論目力如何、眼睛是否康健,都能看到一座玉山的顯貴輪廓,鎮著滔滔白練的不安源頭。

紅日放金箭,青雷撞天鍾。

長河撼神陸,玉山壓白龍!

這一幕實在是驚世奇觀,萬古不逢。

許多神話傳說,大概又要由此萌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