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赤焰之尾(1 / 2)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1367 字 1個月前




說起來,陽氏宗廟好歹也享受祭祀幾十代,曾經甚至一度建立起護國大陣。

能夠覆蓋整個國土的大陣,所耗資源難以計量。若非是強國,至少也得「祖上闊過」。

隻不過陽國的護國大陣,在東域動盪的那段時日,一度被打破過好幾次。

這裡也顯出陽氏政權的堅韌來,幾次被打破護國大陣,又幾次修補如初。

隻是,在齊國奠定如今疆域,陽國所處位置成了其臥榻之側後,陽氏處境便更為尷尬起來。

尤其後來陽國成了齊國的屬國,新君即位都需要齊帝冊封,才算正統。

這所謂「護國大陣」,又是要防備誰呢?齊國又是否能允許,就在眼皮底下,潛有如此威脅?

如此種種,令陽國上下都很苦惱。

這事後來得到了解決。

陽庭一位「很有見識」的大臣建言,既然齊陽本為一體,何不將陽國的護國大陣也與齊國連為一體呢?

如此休戚與共,威福同享,豈不是長治久安之道?

具體過程已經不得而知,但這項決議後來得以順利通過。

這也是如今重玄褚良輕易困鎖陽國,甚至根本不必打破「護國大陣」,能夠直接率軍開赴赤尾郡的原因。

陽國再如何勢弱,也不可能讓齊國完全掌控他們的護國大陣。但兩陣相連後,齊國讓陽國護國大陣暫停運轉卻輕而易舉。

也就是說,耗費陽國偌大資源的護國大陣,對齊國來說,早已經形同虛設。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那位建議陽國護國大陣與齊國連為一體,共用威福的大臣,如今已經舉家定居齊境,並在齊國謀了個不錯的差事。

……

……

「赤尾郡地形狹長,其實定名取義赤焰之尾。」

「而今將在這裡迎來陽氏政權的尾聲,豈不是天意?」

秋殺軍的戰馬都混有妖獸血統,故而雖然重玄勝體重驚人,胯下戰馬腳步依然輕盈。

日照郡殺人破營之後,重玄褚良直接大軍開撥,薑望和重玄勝一起來了軍中。

向前則獨自回了青羊鎮。

對於他來說,齊國方麵的功勳名祿他並無興趣,倒是對青羊鎮有守護之意。

陪薑望闖日照郡府,既是因為對薑望的支持,也是出於對宋光亂民的厭惡。而青羊鎮雖然有了製度,也還需要這樣一個強者去彈壓意外。

軍中最重戰功。

重玄勝親身入日照郡洽談,並於席間斬殺日照郡守宋光,而後直入軍營,就地打散日照郡七萬戰兵。

此等功勳,一下讓他在秋殺軍中有了足夠分量的話語權。

安排薑望以幕僚的名義入營隨軍,也沒有人敢說閒話。

這時候他意氣風發,周邊眾將多有附和。

重玄褚良亦騎著戰馬,隨著浩蕩綿延的大軍往前推動。

聞言隻是說道:「不可小覷陽建德,還沒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你部若因輕慢失利,休怪本帥軍法無情!」

重玄勝一改驕氣,老老實實在馬背上躬身:「是!」

陽建德統帥二十一萬大軍,自西而東。重玄褚良親率十萬秋殺軍,自東而西。齊軍方麵還有許多輔兵,配合陣法,以節點相連的形式困鎖整個陽國,但他們不會參與決戰。

整個陽國的形勢,齊軍像一隻巨大的籠子將陽國困住,秋殺軍則是籠子的鐵鎖。

陽建德統軍便是要正麵將這鎖頭打破。

從籠子的任何一邊衝出去都不算難,但是沒有任何意義。

而重玄褚良進軍,便像是籠外伸進來的手,要擒住籠中的獵物。

雙方就此一決,要麼重玄褚良抓住獵物,滿載而歸。要麼陽建德打斷這隻手,打破樊籠。

赤尾郡是兩邊選定的戰場。

然而相同的是,雙方進軍都很謹慎。

從表麵上來看,是各有各的原因。

陽國軍備鬆弛已久,陽建德也放權多年,現在通過誅殺太子等一係列行動重掌軍政大權,行政上且不去說,他需要通過緩慢的進軍,來重新熟悉和掌控軍隊。

說是謹小慎微也罷,說是臨陣磨槍也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