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求道——第十三卷總結與感言(1 / 2)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3383 字 28天前




首先慣例總結一下成績。

《赤心巡天》寫到現在第十三卷結束,均訂73057,追讀88000,總訂一億六千三百三十六萬。

七百九十七個盟主,其中兩個黃金盟主,三十四個白銀盟主。

各項數據仍然是穩中有升,而且升得不慢。

對於一本八百萬字的小說而言,這簡直是個奇跡。

……

回顧這一卷的寫作。

整個《朝聞道》卷,從開篇寫到現在,我沒怎麽加過更。

因為我告訴自己,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讓這部超級大長篇平穩落地,成績什麽的不再是最主要的事情,填坑落地是根本,其它的事情隨緣就好。

這一卷填的大坑有武道開拓,有靖海計劃,有長河龍君,中古之秘。小坑密密麻麻地填。

第一卷就出場的武道修士孫小蠻,連接了武道開拓者王驁。從第一卷延展到最新卷,到王驁轟出那一拳,完成武道的開拓。這倒是一條直線,雖然跨越千山萬水,沒什麽寫作難度。

整個靖海計劃,從第二卷就開始埋線,彼時薑望初遇許象乾,佑國的巨龜第一次出場,一直到第十三卷的現在,跨越七百萬字,若隱若現的脈絡,流動在不同故事的角落,最終在滄海完成交匯。

景國、齊國、佑國、海族、尹觀、薑望,多視角多線索的交匯。又連接了羲渾氏九子,長河龍宮,人皇烈山,中古故事。

如何在越來越狹窄的寫作空間裏,將它完整表現出來,才比較費思量。

最後是天地斬衰來結束這一幕。

而天地斬衰所引發的天機混亂,又間接導致了李龍川的死,薑望以力證道的失敗。

薑望是因為許象乾而認識李龍川,也在彼時第一次接觸靖海計劃的那頭巨龜,最後李龍川卻死在靖海計劃的餘波裏,死在巨龜背上。

田安平提刀說“你們挑起了戰爭”的那一幕,我的寫作人格,認為那具備一種美感。在電影畫麵裏會非常漂亮。

命運的錯謬與不可知,似是而非和前緣早定,是這個世界動人的因由。

契科夫說,如果故事的開頭出現一把槍,那麽在故事的結尾,就一定會有槍響。

事實上在網文的連載中,很多讀者需要的是,第一天出現一把槍,第二天就應該槍響。甚至是第一段出槍,第二段就要響。

《朝聞道》和《我如神臨》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

這兩卷都是在卷名就告訴你,主角一定會神臨/衍道。

所以讀者就會非常地期待,那一刻的到來。

所以當主角遲遲不衍道的時候,讀者就會非常的煩躁,越來越煩躁。

每天就是“神臨了嗎?”“沒神。”“別人神臨了。”

“衍了嗎?”“沒衍。”“看毛線”。

事實上《赤心巡天》的讀者已經算得上有耐心,畢竟也追讀了這麽久,大家互相是有點了解的,多少存在那麽點信任。換做閱讀別的小說,恐怕第十章就造反了。閱讀《朝聞道》,卻是行程過半才開始造反……

我有時候想過,或許換個卷名會更好。不要把那把槍放出來,也許讀者就會多一點耐心。

但的確沒有比這更合適的卷名。

“合適”勝過所有的理由。

所以……

就這樣吧。去他媽的。管他呢。

這一卷有三次可以結卷的地方。

一次是薑望在天人狀態下赴海,他完虐田安平,逼著這個瘋子捂著脖子離去的時候,情緒其實是一個結束的狀態。很多讀者也都覺得可以落幕了。薑望也可以因為極度憤怒的情緒衝破天人態,證道絕巔。算起來是個不好不壞的結卷,最好順便殺了田安平,那還能因為複仇的爽感,多加點印象分。

第二次是薑望以力證道,他創造前所未有的記錄,全麵超越向鳳岐的傳說,劍指李一,完成還真觀外的回響。

在這裏結卷簡直完美。

絕大部分讀者也是這麽期待的。

從“真人當為自己加冕”,到“李一!”,讀者的情緒也堆到了頂峰。

事實上當時的追讀已經來到87625,換而言之,我多用了十二天的時間,多寫了這麽十三章,廢了這麽多勁,挨了那麽多罵,在直觀的成績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幾千追讀的起伏,再正常不過,幾百個更不算什麽。

就像我昨天看到一個讀者留言——早這麽寫不就行了?非得繞這麽一段,白挨那麽多罵。

真有道理啊。

施暴者並不覺得施暴是錯的,隻覺得你姿勢沒擺好。

在《天之上》那章之前,我就因為一些生活裏的事情,疲憊了好幾天。當時隻是跟盟群讀者說了一嘴。

寫《天之上》的那天晚上,寫到淩晨兩點多。躺到床上後腦子非常活躍,結果到了四點也沒睡著。當時不敢睡了,怕一覺醒來沒時間修改更新,想著不如修了再睡,索性就爬起來。精神不太好,斷斷續續修到七點多才去睡。

可能身體確實大不如前吧。

通個宵人就廢了,立刻開始頭疼。就是腦門一抽一抽的,太陽穴那裏的那根神經,冷不丁給你抽一下,連續幾晚都睡不著。然後扁桃體發炎,咽口水都疼,偏偏還發熱,咳嗽!咳一陣疼一陣,酸爽極了。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搏同情,抱病搬磚的人多得是,這是你的工作。

我隻是想炫耀一下,我多麽牛逼,有多麽堅強的意誌力,是怎樣在寫作。

在《天之上》那裏,擺我在麵前的有兩條路。

一條是就這樣結卷,誠如諸位所見,在接下李一那一劍之後,順勢讓薑望絕巔就夠了,加個幾百字的事情而已,並不難。最多再讓薑真君去異族逛一圈,完成天京城立言,不會超過兩千字。

讀者的情緒也完全可以在那時候宣泄完滿。

我能收獲一個快樂的假期、讀者的歡欣和滿足、當時的好成績。也幾乎不會有人覺得有什麽不對。

另一條路就是現在這樣,拖著病軀,開啟長達十二天的煎熬征程。要收掉第一章到第一百章的天人線,用一秋成道,完成《朝聞道》的主題。做一次貫穿始終的表達。

每一次把讀者的期待按下去,都意味著你需要做得更好,才能挽回讀者的心。

所以在這條路上,我需要麵對——

寫作難度的提高,身體的不適,精力的衰弱,讀者預期被攔截的不滿,還有那幾個沒下限的東西無止境的咒罵攻擊。

甚至於其實我並不能確定,在按下這種程度的期待後,我可以做得更好。我隻是知道前方有那樣一條路,我覺得那樣更好,但我並未抵達,我並不確定我的精力和體力能否支撐我走到那裏。

而一旦我沒有做到,等待我的將是什麽,我非常清楚。

這兩條路利弊是如此清晰,對於一個智商正常的成年人來說,怎麽選並不是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

對於情何以甚來說,這不是一道選擇題。

這從來就不構成選擇。

一證天人就是為了最後的十三證,就是為了七情六欲火紅塵劫。天態就是為了對應魔態,《朝聞道》的名字落下時,我想的就是朝生暮死朝聞道的精神。蜉蝣生來隻一瞬嗎?那被伱掠過的一瞬間,或許也是某隻蜉蝣求道的一生!

那有什麽理由能夠阻止我這麽寫呢?

你們知道的。

沒有任何人、任何聲音能夠改變我。

我從來都知道我要怎麽寫,我會怎麽寫。

從開始到現在,我唯一的變化,隻是更明白我這麽寫會麵對什麽。

然後我去麵對。

然後我繼續這樣寫。

它也許是對的,也許是錯的。沒有關係。它是我最想要的。

人的一生如此短暫,創作生命會更短,我隻想寫我想寫的作品。不然這一生也太沒趣味。不然我日複一日地坐在電腦前,我也太枯萎。

其實這一卷不止在結卷這裏是如此。

在武道開道的時候也是。

當王驁找到王肇,說“接下了,兩清。接不下,兩清。”的時候,我轉了鏡頭。

也有很多人罵。

他們像是一群好不容易來了狀態的早泄男,急吼吼地要完成人生的大和諧。渾不知前戲的重要性,也不懂得高質量的綿長的高潮遠勝於那一哆嗦的滿足。

王驁一拳轟出,武道就開拓了。

但武道頂峰的故事,還根本沒有鋪開。幾個武道宗師的意誌,還沒有表現。

這幾筆不勾勒出來,後麵四大武道宗師托舉王驁,怎麽讓人動容?

後麵獼知本潛遊天道深海、設局阻道,乃至於謀算薑望,也都牽扯不開了。

嘿。說這些也沒屁用。

喜歡的還是喜歡,討厭的還是討厭。支持的還是支持,挑刺的還是挑刺。

我隻是下班了,隨口跟朋友們吐槽一下。(可見人都是需要吐槽的)

我不想說什麽大環境,什麽不理解,什麽社會的戾氣。

我既然選擇在這樣的時候這樣寫作,那麽由此導致的一切,我麵對,我接受。實在接受不了的就跟朋友吐槽幾句,再不行就拉黑。

就像作為讀者的時候,不喜歡一個作者,一部作品,直接刪除書架就夠了。誰能按著你的頭,逼著你訂閱,逼著你閱讀呢?

從《天人》始,到《朝生暮死朝聞道》終,全篇一百章。

這一卷的寫作,我自認為已經拿出了我的巔峰狀態。

就算重來一遍,我也很難寫得更好。

換而言之,若你對這卷都不滿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