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地方比較遠,已經到城外了,你直接把板車賣給我算了。”李文擺了擺手說道。
“阿仲一輛板車罷了,送給小同誌吧!”上官雲杉到底是人老成精,聽出了李文剛才的點撥。
“知道了爸!”上官杜仲點了點頭應允。
這年代的板車全是木頭製作的,不是後世那種鐵軸和橡膠輪胎,自然價值不高。
包完種子,杜仲用幾個大麻袋把所有紙包裝了進去,又把李文的自行車架在車廂上。
“我先幫你拉上一段。”杜仲笑著說道。
“額!那好吧。”
李文知道杜仲準備問他問題,也沒有拒絕。
“李同誌,你說如果我把百草堂開到國外去,百草堂還是不是百草堂?”
路上,上官杜仲心事重重的問道。
“我想百草堂之所以能傳承百年,靠的是你們上官家優秀的傳承,靠的是你們上官家族人,而不是百草堂那一塊牌匾。”
李文很欣賞這個上官杜仲,他很像前世剛畢業的自己,初生牛犢不怕虎,有一股子闖勁。
說實話,這些資本家的後代,地主後代很多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人才,他們在當地都是千裏,萬裏挑一的。這些人可比普通的老百姓有遠見,有眼光多了。
說實話現在李文如果給家人說他想出國,家人一定以為他瘋了。
就連李文他自己來省城發展,也都是瞞著家人的,不然父母肯定不願意他跑這麽遠。
父親李德佑因為在城裏做過工也有一定的見識,但是他的眼界也就那麽大了。
李德佑的認知最遠也就是漢陽市了,長安城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他肯定害怕,擔心兒子在外麵過的不好。
也不是李文看不起自己的父親,而是知識和見識決定了他們的認知。
李德佑兄弟好歹上了個高小,和多村裏人直接就是個文盲,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你想讓他們有啥認知。
他們隻知道自古以來聽當官的話,逆來順受,交皇糧天經地義,種莊稼恪守本分。
很婦女一輩子都沒出過村子,男人也最多如果鎮上,縣裏都很少去。
所以李文和上官杜仲聊天和陳靜聊天感覺放的開,不是因為他爛好人,崇洋媚外,而是他們的認知可以和李文交流到一塊。
“國外?你都說國外了都脫離了大夏文化了,百草堂出去很難存活,還是大夏人多的地方好。”李文嗤笑著說道。
“那你說什麽地方,總不能跑到大光頭的地方去吧!”上官杜仲小聲說道。
“海島!”李文說輕輕吐出這兩個字。
“海島?”
“海島!”
上官杜仲自言自語的重複著李文說的話。
“好了,就送到這裏吧!我說的你可以考慮一下,我想你家也有一定的人脈,去打聽打聽。”李文也隻能言儘於此了,笑著從上官杜仲手裏接過車轅。
李文已經拉著車子走了老遠,上官杜仲才緩過神來。
“李同誌謝謝你了!”上官杜仲在後麵大聲喊道。
“不用客氣。記住我這句話,人活著就要折騰,大不了從頭來過。”李文大聲笑著走進了黑夜。
“人活著就要折騰,大不了從頭再來!”上官杜仲重複著這句話,最後眼睛越來越亮,哈哈大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