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style/jquery.js"></script>
第995章 51,麵授機宜
正因為波旁王家感到自己在國內越來越不得民心,所以為了重振威望,他們選擇了「征服阿爾及利亞」這一國策。【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COM】
然而這一個國策還沒有正式看到成果,波旁王家就被國內的動亂所掀翻,灰溜溜地流亡了。
征服阿爾及利亞的宏偉計劃,就像是一座爛尾樓一樣,被尷尬地留在原地,暫且中斷了。
在艾格隆返回法蘭西時,波旁王軍已經占領了阿爾及爾,並且在阿爾及爾以及周邊地區,集結了三萬以上的軍隊,等於獲得了一個立足點。
但這離征服阿爾及利亞還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
阿爾及利亞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盤散沙,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實際上根本沒有統治者,除了有限的幾個沿海城市可以被「政府」所控製之外,廣袤的內陸則被各個部族所分割,到處都是草頭王。
這就帶來了一個必然的結果——「立足容易,征服很難」。
這裡根本沒有成型的國家可供「接管」,占領它的「首府」也並不會讓其他地方的部族心甘情願地服從法國人的統治,想要征服那裡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重塑一個秩序。
在長期的蟄伏當中,特雷維爾侯爵從沒有忘記過窺伺局勢,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所以他自然非常清楚阿爾及利亞問題的來龍去脈。
所以,他也明白艾格隆所說的「一個成功的將領不光要會搞軍事,還得會搞點政治才行」的真實含義。
法國能夠打敗當地的所有部族武裝嗎?隻要肯投入資源,那肯定可以,但「征服」並不是打敗就可以的,它需要建立一個秩序,而這個「秩序」,不管法國人願意不願意,都需要當地精英階層的配合,至少一部分的配合。
這也就意味著,法軍必須拉攏一部分親法部族、扶植一部分當地的精英,然後再打壓那些不服從的部族,順便拿幾個刺頭開刀、殺雞儆猴。
這些東西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非常複雜,甚至可以說千頭萬緒——什麼人可以信任可以拉攏,什麼人必須提防,什麼人需要用武力懲戒,懲戒到什麼程度?其中的種種區別,都十分微妙,絕不是一個莽夫將軍可以做到的。
想要征服一個地方,一個善於殺人放火的將軍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殺人放火的同時善於拉一打一才行。
對於這一點,歐洲列強其實並不陌生了。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強國對海外殖民地的征服已經持續了幾百年,並且成功地征服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廣闊領土。
其中最為傑出的,就是英國對印度的征服,英國人在這場持續了一兩百年的征服當中,不光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力,還用儘了種種詭詐的陰謀手腕,利用印度各個勢力、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分化打擊各個土邦主,將他們手中的土地和財寶強取豪奪,還把驍勇善戰的錫克人拉攏到了自己的麾下,成為自己征服印度的一大助力……最終實現了英國征服史上的傑出代表作。
也就在這一場場「征服」當中,歐洲強國早已經把各種「欺騙、」「恫嚇」、「敲詐」的外交手段玩得滾瓜爛熟,可謂詭詐至極。
也就在這一時期,古老的東方大國,自恃有幾千年豐富的「權謀」經驗,總覺得洋人不會耍心眼,總想著跟洋人鬥心眼,結果在對外交涉當中卻往往以慘敗告終,不但戰場上打不贏,就連談判桌上也屢屢上當受騙,結果被英國人法國人輕易騙到了領事裁判權、貿易片麵優惠國待遇,被沙俄騙取了大片的領土……當然這也是題外話了。
總而言之,特雷維爾將軍知道,如果自己被外派到北非,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各個部族採取拉攏、分化、打壓等等手段,他必須成為一個會搞點政治的將領,否則就不可能做出大的「業績」來。
好在,他對此也有信心,畢竟特雷維爾家族當了幾百年的廷臣,耍弄陰謀詭計可謂是「家學淵源」,他自己和哥哥在這個動亂年代也深諳兩麵下注之道,並且同時得到了兩邊君主的信任和重用,他連皇帝和國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把區區幾個部族首領放在心上。
「陛下,我完全明白我的職責是什麼,我們要征服那裡,把它變成我們的領土,要讓那裡所有人接受您的皇威、接受帝國的秩序和法律。」特雷維爾侯爵信心滿滿地對艾格隆,「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在那裡採取建設性的政策,懷柔那些願意歸附我們的人;當然,必要的威懾也是絕不可少的,在需要的時候,我會採取無情的鐵腕消滅一切膽敢向帝國揮拳的人!」
看著躊躇滿誌的特雷維爾將軍,艾格隆也感受到了莫大的信心。
雖說他對特雷維爾將軍如此重用,主要是為了培植自己的心腹,但侯爵的能力他也一直看在眼裡,他深信對方有這個能力做好應做的一切。
眼下,阿爾及爾周邊集結的法軍,軍官都是「前朝」所提拔起來的,不過大部分軍人肯定對這種改朝換代並不在意——況且,有蒙塞元帥坐鎮在那裡,也絕對沒有人能夠鬨出亂子來。
再說了,他們所有的彈藥、給養都必須從本土供應,根本就沒有「叛亂」的能力。
但是,沒有叛亂的能力,不代表沒有「消極怠工」的能力。因為改朝換代的緣故,遠征軍內部必然也處於人心惶惶的境地當中,為了自保避嫌,誰也不敢亂動一下,生怕被巴黎的帝國政府看成逆賊。
已經七十多歲的蒙塞元帥,過於年邁,也沒有精力在日常工作之外再去進一步擴展征服的成果了。
所以,想要「積極進取」的話,必須要派一個年富力強、野心勃勃、而且深受信任的將軍過去,用他那旺盛的精力來帶動當地的軍官們一起乾事,同樣也打消他們的疑慮。
綜合以上考慮的話,還有什麼人比特雷維爾侯爵更加合適呢?肯定沒有了。
「將軍,到了阿爾及爾之後,除了擔任蒙塞元帥的副手之外,你還有另外一個職責,那就是管理當地的憲兵。你不光要整頓當地的軍紀,還要肩負監察任務。什麼人是潛在的保王黨和奧爾良黨需要清理、什麼人是值得提拔的人才,你都可以整理成冊向我匯報。」艾格隆再度叮囑侯爵。
而侯爵則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
作為皇帝的心腹,他到了那裡,必然會負有「監軍」的任務,順便再負責一下為陛下考察人才也很自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拉幫結派,積累自己的勢力。
經過了長達15年的賦閒之後,特雷維爾將軍之前的關係網已經破壞殆儘了,他急需重新建立起山頭勢力,也隻有這樣他才能夠坐得穩軍內領導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