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番外(51)故土重遊 (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2717 字 1個月前






第1212章 番外(51)故土重遊

【承接番外13,14,25,26,特蕾莎造反失敗的世界線……】

時光在喧囂當中悄然流逝,轉眼間已經來到了1838年,歐洲又在和平的氛圍當中,迎來了一個溫暖得讓人昏昏欲睡的春天。

不過,在這平靜當中,也有著洶湧的暗潮在湧動著。

就在去年,法蘭西帝國曾經出現了一場令人始料未及的騷動——拿破崙二世皇帝陛下,在結婚十周年的紀念日慶典當中,突發惡疾,然後一度幽居深宮養病,特蕾莎皇後緊急攝政。

這個爆炸性的新聞立刻就震撼了整個歐洲,親法的各家勢力憂心忡忡,對法國懷有敵意的各家勢力則歡欣鼓舞,各種傳言也隨之迅速地霸占了各國輿論場。

有人說皇帝因為在酒色當中過於興奮而得了馬上風,有人則說肯定是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有人甚至猜測皇帝已經被反對者刺殺,隻是身邊的親信秘不發喪而已,而有些人甚至已經在暢想波拿巴家族再度失去皇位的未來。

不過,因為事發太過於突然,各國都沒有任何準備,大家都隻能靜觀其變,等待局勢進一步發展再決定自己應該採取何種行動。

然而,無論是擔憂還是興奮,都沒有持續多久,在大概兩個月之後,皇帝又公開地出現在了公眾麵前,輕易地就擊碎了外界的一切流言。

隨著皇帝重新君臨皇座,各國親法勢力紛紛鬆了口氣,而反法或者反波拿巴家族的勢力也隻能在失望當中偃旗息鼓,等待著下一次的好機會。

不過,很快,細心的人們發現,自從皇帝重新在公眾麵前露麵以後,之前緊急攝政的特蕾莎皇後卻突然又消失在了公眾視野當中。

雖然這一次宮廷給出了「皇後陛下在攝政時期操勞過度,需要靜養」的解釋,但是這個解釋,卻很難說服外界——畢竟,帝後在結婚紀念慶典之後次第消失,這種情況實在太過於詭異了。

難道特蕾莎皇後出事了?許多人又產生了類似的猜疑。

再聯想到之前的政變傳言,於是很多人就言之鑿鑿地宣稱之前就是特蕾莎皇後發動了政變,囚禁了丈夫,結果現在被捲土重來的丈夫反過來囚禁。

持類似觀點的人有不少,有些人甚至還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然而更多人卻感覺難以置信——畢竟,特蕾莎皇後對皇帝陛下的熱愛有目共睹,她絕不像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那樣為了權力去對丈夫動刀槍的女人;其次,法蘭西的國情和俄羅斯截然不同,她真造了反也要麵對各方麵的極大壓力,甚至之前流放出國的波旁家族和奧爾良家族也會嗅到機會,她沒必要搞出這種政治冒險。

兩種觀點的擁護者各有各的道理,於是在暗中互相激烈辯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不過,和上次「皇帝隱身」的衝擊性相比,這一次圍繞著皇後陛下的爭論,人們的心態卻不儘相同了。

之前,人們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猜測此事的,因為皇帝陛下無論是死是活都會造成驚天動地的後果,牽動著無數人的生死榮辱;而這一次,人們在談論特蕾莎皇後的時候,卻沒有那麼嚴肅和如臨大敵,反倒是更多屬於看八卦的心態。

畢竟,雖然特蕾莎皇後對帝國和宮廷權力的參與度,幾乎高於法蘭西自從凱薩琳王太後和安娜王太後以後的任何君主配偶,但是她的權威畢竟還是遠遠低於她的丈夫,她對拱衛宮廷的近衛軍、對帝國政府和重臣們、對各地官吏的控製力,也遠遠不如她的丈夫,隻要有皇帝親自坐鎮,人們也並不覺得皇後缺席會造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後果,所以心態就要放鬆得多。

總之,隨著皇後陛下在公眾視野當中消失,各種猜疑和傳言,從巴黎不脛而走,再度引爆了輿論的熱議,而這對帝後「相愛相殺」的傳言,也瞬間成為了法蘭西內外,人們在茶餘飯後熱議的故事(雖然很少有人公開談論此事)。

不過奇怪的是,就連特蕾莎皇後的娘家哈布斯堡皇室都一直保持緘默,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到了21世紀,英國王太子妃都能突然消失大半年,是我沒想到的,果然現實比小說還要離奇……而凱特消失後輿論熱議、八方吃瓜的場麵,大概就可以對標特蕾莎突然消失後的場麵了。】

各種傳言甚囂塵上,直到年底,一個新的消息,終於暫時抹平了外界疑慮:楓丹白露宮廷發布官方消息,宣稱皇後陛下操勞過度,並且來法十年思鄉心切,所以皇帝陛下打算偕同皇後陛下出訪奧地利,並且在訪問結束之後,皇帝陛下先行返國,皇後陛下則在故鄉稍事靜養,等身心恢復康健之後再行返國。

皇帝皇後要出國,顯然不會是心血來潮的事,很快,奧地利宮廷和外交部也發布了聲明,熱烈歡迎陛下夫婦前來訪問,並將以最大的熱忱招待兩位尊貴的客人。

在這兩條新聞湧入到輿論場當中之後,原本猜測皇後已經被囚禁甚至被殺的人們,不得不再次傻了眼,承認了自己的誤判,而之前幾乎席捲整個歐洲的八卦熱潮,也在靜悄悄當中偃旗息鼓,人們旺盛的注意力很快就轉移到了別的話題當中。

就這樣,1837年前後兩次的皇帝皇後次第消失的轟動性新聞,最終漸漸地被人們所淡忘,它們所留下的痕跡,隻剩下了官方通報中幾行不起眼的小字,所有的驚濤駭浪,最終都被「突發重疾」和「不勝疲倦需要靜養」兩個看似風平浪靜的藉口所遮蓋,再也沒有了任何痕跡。

再過得幾十年一百年,當歷史學家們看到這一場風波當中「皇後造反,被皇帝反殺」的傳言時,隻會要麼憤怒地斥責為「無稽之談」,要麼就嘲笑無聊的庸人想像力實在太過於豐富了。

不過,此時的艾格隆,已經不在乎什麼歷史家言了,他隻希望自己在這一年當中所經歷的這一段人生當中最黑暗的時光,被永遠地封印在記憶的深處,再也不願意觸碰到。

在最初捲土重來、囚禁特蕾莎的時候,他考慮過許多處置方案,有些還非常殘酷,但是念及夫妻十年來的情分,尤其是念及特蕾莎即使造反也沒有傷及自己性命,他最終還是心軟了,選擇了表麵上當做「無事發生」,和特蕾莎繼續往日的時光。

說到底,對全心全意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的結發妻子,他終究還是下不了重手。

當然,無論怎樣,特蕾莎所作所為之惡劣,還是必須要給出一些懲罰的,所以思來想去,尤其是在和蘇菲商量過之後,他終於做出決定,先把特蕾莎送回老家,讓她閉門思過。

而後,特蕾莎雖然接受了這個處置,但是她堅持要求艾格隆帶著她一起過去,在她百般哀懇之下,艾格隆最終還是同意了這個要求。

既然這邊皇帝下了決定,那邊的皇太後也點了頭,那麼接下來的就隻剩下執行層麵的工作了,兩國外交部門以最快地速度彼此做好了溝通,並且和沿途的幾個德意誌邦國也打好了招呼,並且在禮儀、行程安排上都協調完畢,很快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於是,就在開春之後,艾格隆夫婦,帶著他們的隨從、衛兵,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離開了楓丹白露,踏上了前往維也納的征程。

此時,經過艾格隆和帝國政府的努力,巴黎到斯特拉斯堡的鐵路已經修通,所以皇家專列從楓丹白露的專用車站啟程,一路很快就來到了帝國東部的門戶重鎮,而從這裡他們乘坐上了馬車,再越過萊茵河,就踏上了德意誌的土地。

因為在官方層麵,特蕾莎還是皇後,艾格隆也不想給外界帶來任何不必要的口實,所以這一路上,他和特蕾莎一直呆在一起,如同過去皇帝皇後出去巡遊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