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大淩河之戰(1 / 2)







已巳之變後,袁崇煥因縱敵入寇京畿,圍攻北京,再加上之前矯詔擅殺東江軍總兵毛文龍,被崇禎帝淩遲處死,百姓爭啖其肉,和著燒酒吞其內臟,僅剩首級掛於北京城門口,用以傳首示眾,供人唾罵。

崇禎四年(1631年)正月,孫承宗臨危受命,以古稀之年再次掛帥關外軍務,很快收複了永平四城,並按既定方針,於農曆八月派征遼前鋒總兵祖大壽第三次搶築大淩河城(今遼寧淩海)這座戰略要塞。

大淩河城位於錦州以東三十餘裡,是屏障錦州的重要門戶。明軍若要固守遼西,就必修此城;而後金要想攻明,就必拆此城。從袁崇煥時期起,雙方對大淩河城的爭奪就非常激烈,已是兩建兩拆。

明軍重築大淩河城,皇太極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他立即征調大軍從沈陽出發,翌日便渡過遼河,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後金貝勒德格類、嶽托、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淩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淩河的聯係。皇太極親自率三萬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麵壓向大淩河城。崇禎四年(1631年)農曆八月六日,兩路後金大軍會合於大淩河城下,大淩河之戰就此打響。

大淩河城雖被後金多次摧毀,但原有牆基還在,因此修城進度較快。皇太極沒有給祖大壽足夠時間,在他修了不到半個月時,便已兵臨城下。此時城牆雉堞還沒修完,祖大壽隻好關閉城門,倉促應戰。

皇太極早已哨探清楚祖大壽並未攜帶多少糧草,隻夠幾天之用,因此一改從前強攻硬碰的戰法,改成了圍困。他命八旗將士環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牆,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通鐵桶一般。

明軍萬萬沒料到金兵會出此狠招,城中將士無不驚恐萬狀,祖大壽作過幾次試探性的突圍,都被金兵殺了回去。無奈之下,一萬五千關寧鐵騎,及兩三萬民伕隻好坐困愁城,盼著援兵。

關寧鐵騎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遼東三傑祖大壽、趙率教、何可綱各領一支。已巳之變中,趙率教這一支關寧鐵騎在遵化被後金貝勒阿濟格大軍擊潰,趙率教戰死,全軍覆沒。現在,祖大壽與何可綱兩支關寧鐵騎一起被困大淩河城,如何不讓孫承宗及大明朝堂心急如焚,誓要全力救援?

農曆8月16日,2000鬆山守軍前來增援了,由於眾寡懸殊,被後金兵沒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第一次救援失敗。

農曆8月26日,霧非常大,幾尺外就看不清人,明軍由總兵吳襄、宋偉率6000錦州兵前來救援,又被阿濟格率兵擊敗。

農曆9月,總兵吳襄和宋偉再次率6000錦州兵前來救援,途中巧遇皇太極與多鐸僅率200親兵巡視。明軍掩殺過來,皇太極率200親兵迎戰,竟然將6000明軍衝殺得潰不成軍,緊接著後金大軍趕到,又是一番乘勝追擊,6000明軍大敗逃歸。

皇太極利用祖大壽渴盼援軍的急切心態,還搞了一次假增援。後金兵穿上明軍將士的衣甲,打著明軍的旗幟,高喊著鋪天蓋地殺向後金大營。祖大壽在城頭一看,喜出望外,立即率兵衝了出來,欲裡應外合,突出重圍。他哪裡知道皇太極已設下埋伏,一心想活捉他。待他殺出城,眼看要與援軍彙合時,援軍突然變成了後金兵,直接奔他而來。祖大壽大驚失色,這才知道上了人家的誘敵之計,急忙後撤。但此時他已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圍中,好在部下們都英勇無比,拚命廝殺,總算沒有被活捉,狼狽地逃回城中。

從農曆8月6日圍城到9月19日的假增援,大淩河城已被圍困了四十八天,城中早已斷糧。從城裡逃出來一個商人,叫張翼輔,他說:城裡邊先是殺戰馬,吃馬肉,馬幾乎殺儘了,開始吃人,當然是先吃手無寸鐵的築城民夫,也吃那些餓死的士兵。惟有幾個大官還有米一二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