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審大小,定善惡(1 / 2)







哪怕我顧璨自己已經變了那麼多,陳平安還是那個陳平安。</p>

這會兒陳平安沒有急著說話。</p>

先前在書桌那邊,準備提筆寫字的時候,他就想到了自己曾經對裴錢說過的一件事,是關於三月鯽和三春鳥的事情。陳平安當時給裴錢解釋,那是一個吃飽飯、暖穿衣的人,很珍貴的善心,可是卻不能去與一個快餓死的人,去說這些個慈悲心腸,不占理。人之所以為人,連將死之人都不憐憫,就跳過去,憐憫鳥與蛙,按照文聖老先生教給陳平安的順序學說,這是不對的。</p>

那麼當陳平安將自己說過的這番話,放在了在書簡湖和青峽島,就是如此。</p>

這不是一個行善不行善的事情,這是一個顧璨和他娘親應該如何活下去的事情。</p>

所以陳平安這才驀然開始自省。</p>

對錯分先後。</p>

審大小。</p>

定善惡。</p>

一個步驟都不能隨便跳過,去與顧璨說自己的道理。</p>

若是自己都沒有想明白,沒有想徹底清楚,說什麼,都是錯的,即便是對的,再對的道理,都是一座空中閣樓。</p>

想到了那個自己講給裴錢的道理,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裴錢的家鄉,藕花福地,想到了藕花福地,就難免想到當年心神不寧的時候,去了狀元巷附近的那座心相寺,見到了寺廟裡那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最後想到了那個不愛說佛法的老和尚臨死前,他與自己說的那番話,"萬事莫走極端,與人講道理,最怕‘我要道理全占儘’,最怕一旦與人交惡,便全然不見其善。"</p>

最後便陳平安想起了那位醉酒後的文聖老先生,說"讀過多少書,就敢說這個世道‘就是這樣的’,見過多少人,就敢說男人女人‘都是這般德行’你親眼見過多少太平和苦難,就敢斷言他人的善惡"</p>

所以在顧璨來之前,陳平安開始提筆寫字,在兩張紙上分彆寫了"分先後"、"審大小"。</p>

兩張並排放著,並沒有去拿出第三張紙,寫"定善惡"。</p>

在寫了"分先後"的第一張紙上,陳平安開始寫下一連串名字。</p>

顧璨,嬸嬸,劉誌茂,青峽島首席供奉,大師兄,金丹刺客……最後寫了"陳平安"。</p>

寫完之後,看著那些連名字都沒有的供奉、大師兄、刺客等,陳平安開始陷入沉思。</p>

然後顧璨就來了。</p>

隻好放下筆,起身離開書案。</p>

這會兒顧璨看到陳平安又開始發呆。</p>

顧璨便不吵他,趴在桌上,小泥鰍猶豫了一下,也壯著膽子趴在顧璨身邊。</p>

兩顆腦袋,都看著那個眉頭緊皺的陳平安。</p>

其實這條小泥鰍,很好奇這個本該成為自己主人的陳平安。</p>

在顧璨內心最深處,竟然會存著那麼一個匪夷所思的念頭,若是哪天顧璨自己的本事足夠高了,那就將它還給陳平安。</p>

要知道哪怕是呂采桑這樣被顧璨認可的朋友,撐死了就是哪天呂采桑給人打殺,他顧璨幫著報仇就算很講朋友義氣了。</p>

顧璨趴在那兒,問道:"陳平安,當年我娘親那碗飯,不就是一碗飯嗎你去敲開彆人家的門,求著街坊鄰居,也不會真的餓死吧"</p>

陳平安點點頭,"所以我會更加感激嬸嬸。"</p>

顧璨問道:"就因為那句話"</p>

陳平安緩緩道:"你忘了我跟你說過的,我娘親隻讓我這輩子不要做兩件事,一件事是乞丐,一件事是去龍窯當窯工。"</p>

顧璨歎了一口氣。</p>

顧璨又問:"現在來看,就算我當時沒有送你那本破拳譜,可能沒有撼山拳,也會有什麼撼水拳,撼城拳吧"</p>

陳平安還是點頭,不過說道:"可道理不是這麼講的。"</p>

這個世道給予你一份善意,不是這個有一天當世道又給予我惡意之後,哪怕這個惡意遠遠大於善意,我就要全盤否定這個世界。那點善意還在的,記住,抓住,時時記起。</p>

這就是崔東山提起過的脈絡障。每一個對對錯錯,單獨存在,就像道祖觀道的那座蓮花小洞天,小一點說,每一次對錯是非,大一點講,就是每一門諸子百家的學問,就是每一株浮出水麵的蓮花,雖然池塘下邊泥土裡,有著複雜的藕斷絲連,相互盤繞,可若是連上邊那麼明顯的蓮花蓮葉都看不清楚,還怎麼去看水底下的真相。</p>

顧璨笑道:"陳平安,你咋就不會變呢"</p>

陳平安想了想,"可能是我比你運氣更好,在一些很重要的時刻,都遇到了好的人。"</p>

顧璨使勁搖頭,"可不是這樣的,我也遇到你了啊,當時我那麼小。"</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