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是大唐吞並了吐蕃,光是吐蕃就至少有三百多萬人口,除此之外就是整個西域三十六國都已經納入大唐掌控當中,這又是幾百萬人口,除了這些之外,大量逃荒入山林的人口也都紛紛重新進入戶籍。
加上嶺南道的山越之民不斷得主動納入大唐管理,林邑,呂宋島等地也歸入大唐管理,這些人口加起來也差不多有三百多萬。
這讓大唐在大唐22年,比原本曆史上的貞觀十二年人口多出了一千多萬!
不過這個人口還是太少了,當然,太多了這片土地也養活不了。
根據目前的數據大概統計,薛延陀,室韋等東突厥人大概加起來有接近四百萬人,而高句麗的人口也差不多有四百多萬接近五百萬人,要知道高句麗的軍隊在巔峰時期也有接近六十萬。
沒有充足的人口支持,高句麗是不可能有這麼多軍隊的。
算上百濟,新羅的話,這個人口總數差不多在六百萬左右。
這又是一千萬人口,而倭國的人口不算很多,大概二百到三百萬之間。
除了這些數據之外,大唐還第一次正式對外刊印了粗略的大唐地圖。
因為是報紙刊印,所以它的麵積不大,但從上麵也看得出來到底有多少大唐的國土了。
不過這上麵像是阿史那史律的地盤是沒有劃入其中的。
除此之外還對外公布了大唐目前的糧食存量,大概的在冊耕地等等。
可以說,一整期的報紙都是關於這次會議上麵的內容的。
李恪為什麼非要長孫無忌準備這次會議?不僅僅隻是將這些數據統計出來,而是要形成一個規矩,兩年召開一次會議,等後麵的交通方便之後,這個時間有可能提升到一年一次。
當這些官員頻繁往來於長安的時候,從某些方麵也能震懾住他們一些違法亂紀的現象。
長期處於一種環境之下的人是會麻木的,在地方作威作福舊了,估計他自己都相信他是土皇帝了,不斷地讓他來長安,就能讓他知道,他隻是一個普通的官員。
他的權利也不過是朝廷給的,沒有了朝廷,沒有了大唐他什麼也不是。
當然隻是指望這個震懾違反亂紀的官員是不可能的,但李恪要做的不是完全杜絕,而是本應該肆無忌憚欺壓當地百姓,作威作福的人,讓他們略微收斂一些。
減少一些犯罪,受到侵害的百姓就會少一些。
杜絕犯罪是不可能的,永遠都不可能,李恪隻能是在儘可能的範圍之內將這些事情做到最好。
第二個作用就是,這樣的會議是非常有用的,有一些事情不當麵交流是很難說清楚的,不管是奏章,奏報等,不能徹底說明一個問題。
還有就是,這些地方官員基本都是出身自門閥世家的人,通過他們告訴門閥世家,這個世界變了,他們不做出改變就等著被淘汰吧。
時代局限了這個時代一些人的見識,李恪就得開拓他們這種見識。
當為期三天的會議結束之後,在會議上麵通過了修改大唐律法的數次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