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拒絕協議(1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1231 字 4小時前






完顏厚與俄人達成的協議完全是個賣國條約,在朝堂上一經公布,立即引來一片罵聲。

恭親王奕欣首先發難,表示:“此約喪失權益太多,伊利城說是收回來,可是結果比收不回來還大。這條約簽了還不如不簽。絕不能承認。”

剛剛從地方調回京就任國子監司業的張之洞上奏說:“若儘如新約,所得者僅伊利二字之空名,所失者西域萬裏之實際。”要求朝廷立即將“誤國媚敵”的完顏厚“拿交刑部,明正典刑”,以為後來者戒。

最為憤怒的當然還要數左宗棠。左宗棠為了收複西域差點把命扔進去,現在完顏厚大筆的軍就割據萬裏江山,這不是跟挖他的心一樣嗎?左宗棠當即憤怒道:“我得伊利隻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裏間皆俄屬部,孤注萬裏,何以圖存?”

在整個朝廷的一至反對中,兩宮當即表示,拒絕承認完顏厚簽署的這份賣國條約。並將完顏厚革職交刑部治罪,定為斬監候,隻等秋後處決。

完顏厚被處理了,賣國協議也拒絕了,接下來擺在大家麵前的問題就很現實了——怎麽處理伊利城?

伊利,是黛青在西域最重要的城市,除伊利本城之外,還有八座城鎮,統稱為伊利九城。黛青在天下設十四處駐防將軍,西域的麵積相當於整個黛青的七分之一,其中有太多城市,伊利並非省城,駐防卻設在伊利。可見伊利特殊的戰略意義。

此城號稱西域江南,是西域難得的大片綠洲地帶。地處西域西部偏北。得名於伊利河,伊利二字意為光明顯達,形容河水在太陽照耀下碧波粼粼。西域多沙漠,很多地方乾旱缺水,伊利卻水源豐富,而且地理位置優越,得之可控天山南北各路。因此,自黛青高宗翔隆二十七年(光元1762年),黛青擊潰了統治此地的原有統治者後,在此處設立“總統伊利等處將軍”,以此地為根基,統轄天山南北各路駐防城邑及歸附黛青的哈薩克各部。

西域族係部落眾多,大多以城為單位自成係統,內地的建製模式在這裏根本無法施行,所以黛青依地因俗,在這裏推行城主製度。每個城都有自己的城主,而真正直接屬於黛青朝廷,以黛青皇帝為城主的,就隻有這座伊利城。

所以,伊利在,意味著黛青可以有效控製整個西域,伊利不在,雖然黛青打敗了阿古柏,但是仍然隻能算是名義上的西域共主,卻因為沒有直屬的城市而事實上淪為“無土之主”。這不僅麵子上非常尷尬,裏子上也會使黛青朝廷處於無土可守的境地。

因此,對於已經花了血本收複西域的黛青來說,無論如何也要收複伊利,這是沒有妥協可能的。

可以選擇的就是,談判收回,還是武力收複。

左宗棠首先提出,願意再次親自領兵出征西域,收複伊利。

看著左宗棠蒼老的麵孔,兩宮不禁動容,此時的左宗棠已經年近七旬。剛剛不遠萬裏打了幾年的大仗,現在才回京沒幾天,又要再次遠征,誰看了,會忍心呢。

可是不忍也沒辦法,黛青現在能夠派出有這個能力又有這個意誌的,就隻有左宗棠了。倘若可行,兩宮也還是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爭端。

如果是按照a位麵的曆史,還真是以談判的方式解決了收回伊利的問題。

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是挺大的,但是畢竟是完完整整的收回了。

負責談判的官員,就是曾國荃的侄子,已故一等勇毅侯曾國藩之子,一等勇毅侯曾紀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