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鐵騎奔騰(二)(1 / 2)

演藝天王 南家煙客 1504 字 3小時前






今天3月20號。

在橫山準備了近半個月之久的《秦將》劇組終於要開拍了。

今天要拍的是一場戰爭戲。

一大早,劇組準備的幾輛大巴車就提前把兩百多個群演送去了沙漠上。

韓帥等幾個演員是在酒店吃完了早餐才啟程的。

路上,韓帥還跟身邊的特約演員對了好幾遍台詞。

有不對的地方,或者覺得不合適的地方再做一些小修改。

《秦將》劇組不僅對主演,配角的選角嚴格,對於特約演員的選擇也是挺上心的。

起碼所要的特約演員就算演技不行,也得台詞要背得好,不至於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這種大劇組幾百上千人,加上又是實景拍攝,拍攝周期長,所以拍攝進度都得掐著點,在計劃內完成的戲份若是還有時間都得儘量再趕拍一場。

把所能耽擱的時間降到最低,否則每天的開支是一筆天文數字,多出一天的預算,所多出的開支也是成倍增加的。

就算再有錢的劇組也經不起這樣糟蹋。

來到沙漠上早已選定好的片場後,韓帥也被眼前壯觀的一幕所驚豔了。

兩百多個群演已經換上了服裝,拿起了各種武器,在動作設計和副導演,場務,各種助理的指揮下,進行動作操練。

比如,你要往這邊倒,你要往那邊倒,你要刺這個,你要砍那個,你要什麽時候死,你踢出一腳,你踩他一腳等等…

看起來雖然複雜混亂。

不過所操練的動作其實都挺簡單,隻要每個人記住自己要完成的動作就行。

戰爭戲除了多角度,全景戲的大場麵戲需要配合拍攝以外,小場麵戲都簡單,動作設計給出一套動作,群演照做就行,如果不能全鏡拍完,也可以分段拍,後期剪輯合成就行。

分段拍要簡單些,先拍主角的,近景,遠景,再拍配角的,拍完再拍群演。

當然,這樣分段拍浪費的時間肯定也多,如果儘可能的話,導演是會選擇全鏡拍好。

不過這些群演才剛剛加入劇組,全鏡拍是需要所有演員一起配合的,這就需要默契度,人數太多,如果沒有默契度是很難掌控的。

某處失誤,所有人都得重來。

哪怕是高維這個擅長拍大場麵戲的導演都不敢說能夠控製好。

所以最開始,會選擇分段拍,之後每天慢慢的磨合,配合度也就出來了,到時候拍全鏡頭的戰爭戲也就會事半功倍。

這一邊除了有近兩百個群演著步兵裝進行操練以外。

另一邊,三十名騎兵也騎著馬在訓馬師的指引下正在繞圈圈。

這三十名都是跟組演員,早早的就被進行過騎馬的簡單訓練。

在整部片子裏,都要跟組飾演騎兵的角色。

雖然人們都說‘大秦鐵騎’。

其實在秦朝時,騎兵並不出色,騎兵真正的成熟是在馬鐙發明以後,而秦漢時期的騎兵是沒有馬鐙的,都是需要一隻手握緊韁繩,雙腿夾緊馬腹才可以作戰,可想而知這樣是很消耗體力的。

在騎兵曆史上最強的時期應該從南北朝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元朝,騎兵在這個時期內得到了極大發展,還有宋朝時期遼國與西夏的騎兵,華國曆史上的重騎兵的絕唱,金朝的鐵浮圖也是在這個時期,元朝則是完善成熟了騎兵的運用戰術,才將騎兵推向了更高的高峰。

所以,秦朝的騎兵並不出色。

秦朝最厲害的兵種是車兵,也就是戰車兵種。

這種戰車需要四匹馬來拉,劇組為了還原這種戰車,也是費勁心力製作了十幾架。

最開始,秦朝尚未統一前,車兵是作為核心兵種來使用,衝鋒陷陣,無往不利,但在十幾年的統一戰爭期間,因為生產力衰弱的原因,逐漸把步兵發展起來,到了秦後期,戰車兵種被作為輔助兵種來使用。

輔助步兵和騎兵,專門進行平原作戰。

進攻時用以衝陷敵陣,打亂敵軍的戰鬥隊形;防禦時將戰車布為陣壘,阻止或遲滯敵軍的衝擊;行軍時置於前鋒和兩翼,有利於保障部隊的安全;在以步兵為主的軍陣中,戰車則主要配合步兵完成陣地布置和輔助防守。

所以到了後期,步兵已經是秦軍構成的主體,靈活性大,能適應各種地形,氣候和戰鬥形式,尤其利於在險阻複雜環境下行動,因而其區分和裝備都較其他兵種複雜,使用也較其他兵種廣泛。

但在蒙恬時期,戰車兵種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